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呢?
“上当”一词来自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一书。在“自上当”的条目中,徐珂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江苏清河有个富有的王氏家族在城里开当铺,但是家族中的人不擅长经营事宜,他们历来的做法是公选一个职业经理人代替家族来打理。光绪年间,家族公选的职业经理人是历史地理学家和藏书家王锡祺,王锡祺精力都集中在了刻书、藏书上,并不在当铺的经营上动脑子。王氏家族的人认为王锡祺主持当铺多年,—定收益良多,才有更多的金钱用在刻书、藏书的事情上,就很嫉妒他。这些股东们想了个馊主意,将家里有用没用的东西都拿到当铺去典当。当铺的伙计一看股东们亲自来典当,只好按照股东自定的高价如数给付。一来二去,当铺的资本渐渐就被抽空,当铺宣告破产。
清河的人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清河王,自上当。”讽刺王氏家族自己上当铺典当,最终导致破产。从此之后,民间就把受骗吃亏称为“上当”,殊不知最早的“上当”是“自上当”。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