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总给自己“加码”的博士生导师
磨练14载 “小鲜肉”终成技能冠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给自己“加码”的博士生导师
——记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丽英
 

步入李丽英教授的办公室,左侧是占了一整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放着各种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肝病研究方面的中英文书刊,右侧电脑桌上摆放着几摞材料,台历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的会议安排和待办事项,再加上两把椅子,填满了这间不足6平方米的办公室……就在这里,李丽英教授带领着她的团队以惊人的速度连续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热爱科研执着探索

李丽英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北京医科大学硕士、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2005年10月,她作为特殊人才引入首都医科大学。多年来,李丽英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肝脏纤维化及其修复机制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05年来到首医时,学校提供的条件比较优厚,给了启动基金、有了实验室,聘我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前后衔接得很快,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但由于是在国外攻读的博士研究生,李丽英一直按照国外的科研方式,她缺少撰写基金方面的经验,开始几年都拿不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对挫折,李丽英没有气馁。2006年仅一年时间内,李丽英带领团队一口气成功申请到三个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优秀留学生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接着,李丽英连续三年拿到国家级项目,还相继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两篇SCI文章。除了完成固定教学任务外,李丽英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做科研,向着科研高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击。结题一个再申请一个,就这样项目得以滚动运转,团队跨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科研就是这样,从来都是奖励胜者。”当发现研究的方向看似走到尽头时,乐观开朗的李丽英会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文章每次都能够顺利发表。天天做实验、对各种指标反复比照、不断写文章、修改文章、申请课题,对于这些“磨人”的活儿,李丽英却乐在其中。

团队齐心勇创佳绩

近年来,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建设,李丽英教授团队的科研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李丽英清楚地记得,刚来学校时在二教楼12层办公,那时实验室里只有三条实验台。基础科研楼建好后,为了给团队提供充分的科研空间,基础医学院将面积较大的150平方米实验室分配给李丽英,实验台也扩展到了五条。

在学校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李丽英的团队逐渐壮大。目前,团队包括讲师2名,主管技师1名,博士4名,硕士5名以及本科生2名。团队致力于炎症在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与分子机理、大麻素受体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机制、S1P信号轴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在李丽英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荣获2次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授予的“优秀论文奖”、荣获3次北京细胞生物学学会授予的“优秀论文奖”。对于团队成员的每篇文章,李丽英都给予悉心指导。每逢周一,李丽英会组织大家召开组会。由两名学生精读文献,四周后做总结报告,如有结果可以随时交流。

“刚来的时候,我自己没有写过英文文章,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是李老师一遍一遍改出来的。她告诉我给审稿人的回信要怎样写才能显得既有礼貌又坚持自己的观点。经过这一轮标准的指导后,从写文章到同审稿人交流,我就有了经验。”作为团队骨干之一的常娜老师表达了对李丽英教授的感谢,“上次写标书,直到上传标书的前一天,李老师还在帮我修改,前前后后帮我改了两三次。那时候她也很忙,正申请一个重大专项的课题。如果没有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拿到基金的希望会很渺茫。”

为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李丽英经常会带领学生们参加中国细胞生物学大会等领域内高水平的会议,聆听院士报告,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她总是卡着会议最晚的时间报到,选择会场附近最便宜的地方住宿,以最早的会议结束时间返程。在李丽英的实验室里,大家从来不用担心投文章所需的花费,没有更多的生活负担,团队更安心地去做研究。

“实验室的氛围关键看PI,像文章涉及学生或团队成员利益的时候,PI处理的公不公正、公不公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验室的环境。”常娜说,“李老师是一个很公正的人,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团队的氛围很好,实验室内部,学生之间相处得也很融洽,大家都很团结。”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位十分完美的老师。”李丽英正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遇到危险的事情,李老师会第一个先冲上去。”李丽英的学生杨乐老师深有体会,“几年前,我们与医院有些合作,会拿到一些病人的肝组织。大家都害怕会有肝炎病毒,每次都是李老师拿过来先处理好,放到试管后,我们再做后续试验。以前,还会做同位素的实验,她不让我们这些未婚未育的学生做,而是亲自去做。”

“李老师是个‘工作狂’,几乎每天都是我们实验室最早来最晚走的人。”常娜说。

一次,为了给学生修改文章,李丽英熬夜到后半夜一点多还在改。每年寒暑假,她都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不是申请基金就是给学生们改文章。学生们的文章在经过团队里老师的修改后,再到李丽英手上,基本还要修改三四轮才能定稿。李丽英却常说:“这些都是我分内的事”。

李丽英还十分关心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年暑假赶上学校宿舍装修,当时我刚好要修改一篇文章,没有地方住。李老师二话没说,出钱在学校院里的青年公寓租下一套房子,才使我能在学校里继续补实验、改文章。最终,那篇文章得以顺利发表。”杨乐老师谈起当年读研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李丽英也很关心他们的去向。2009年至2016年这7年间,李丽英累计培养了9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很多学生留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我为她们骄傲。”

“我总是给自己加码,因为我真的喜欢做科研,喜欢有想法就用实验设计去证明它,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出来最后被认可,我觉得这种过程是对自己的肯定。”李丽英特别期望有志于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青年人,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要有足够的耐心,辛勤付出坚持不懈。

□通讯员 姜俊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