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们都曾头顶“冰花”
记忆深处的胡同范儿
玩“旅行青蛙” 想老爸老妈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都曾头顶“冰花”

 

不久前,一个农村小男孩因为在严寒天气去上学,被老师拍下头上开出“冰花”的照片而成了“网红”。有不少网友惊呼,这孩子太苦了!

对于同样出身农村的我来说说,这场景似曾相识、感同身受。童年的我们,谁不曾有过头顶冰花的经历?我不由在脑海中,想起了那些当年一起头顶冰花走过乡村求学之路的小伙伴们。

琴,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年龄比我稍长的她,一直刻苦读书。冬天的早晨,我们骑自行车穿过乡间小路去小镇上学,到达教室时,头发上的霜花让我们变得“白发苍苍”,在彼此开玩笑时,我禁不住感叹:“这条路咱们至少还要走三年呢。”她紧跟了一句:“三年之后,一定要走得更远。”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她说这话时目光里有一种惊人的坚定,对于当时从来没想过未来、对世事懵懵懂懂的我来说,这样的目光让我在惊讶之余也多了几分崇拜。后来,她一路刻苦地读了下去,毕业于名牌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又在大城市安家落户,果然走得很远。

格,我们分别住在村子的两头,是小学时玩得最多的朋友。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一起晨读,比赛看谁课文背得又快又好。后来,我们一起考入小镇的重点中学,因为在不同的班级,来往渐渐少了。等到我发现很久没见她时,才从别的同学那里得知,她辍学了。因为父亲早年去世,她家境贫寒,中断学业成了她一生最痛的遗憾。一年前,也是在同学家的婚宴上,我们再次相逢,彼此都变成了快要认不出的模样。如今,她的大儿子上了大学,小儿子也就读于不错的私立学校,丈夫在外地打工,她在留守乡村耕田之余,也有一份缝纫的工作,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我从心底为她感到欣慰。

丽,也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当年玩得没有那么多,离开老家之后再无联系。一年前,我们成了微信好友。她时常转发我的文章,我知道她早年也经历了一些坎坷,如今和老公一起在北京打拼,孩子聪明而乖巧。她有时会晒自己亲手蒸的白胖馒头,闲暇时拍些花花草草,日子没有大富大贵,却充满小情小趣,苦尽甘来更懂得珍惜幸福。

最后说说我自己,从小学一路走到高中,因为痴迷于课外书,偏科严重与大学失之交臂,在乡村当过半年孩子王,又因为机缘凑巧来到现在的单位,从此就在这里终老。也在梦里向往诗和远方,但梦醒了照样为谋生打卡上班,八小时之外与文字相濡以沫,与花草相依相伴,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回首这么多年来,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其中不乏有人成为在官场手握重权的人,有的走上艺术道路,成了画家、书法家,也有的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老板,但更多的人,如同我一样,属于扎在人堆里就不容易分辨出来的普通人。在普通人的位置上,能把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好,我认为也是一种成功。

当年一起头顶冰花的小伙伴们,那时我们吃过的苦,不一定能成就多么辉煌的未来,而是一条成长必须走过的路。

也许,我们最后也没能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但认真地活过,并且为了活得更好而努力过,也就够了。怀念,并祝福你们。

□张军霞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