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大力推进消费纠纷快速和解机制 “消费争议微信和解平台”初显成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本期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皮肤美容科医师 宋冰冰
 

谈到麻风,大家头脑中大概会出现“传染、畸残、麻风村”这几个词。因为麻风病的严重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于1954年确定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以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程度,做好人群防护,消除歧视、预防畸残等防治工作。麻风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皮肤美容科宋冰冰医师为大家谈谈麻风病的防治。

记者:什么是麻风病?

宋冰冰: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少流行了两千多年。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印度的古梵文经甚至埃及的木乃伊中都曾发现过麻风病存在的证据。

过去,因为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一旦患病就有可能发展为面部畸形和四肢残疾等,所以麻风病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因鬼神、天命或道德败坏而受到惩罚的“恶疾”。实际上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记者:现在麻风已经被消灭了吗?

宋冰冰:20世纪40年代,砜类药物的问世和联合治疗的推广,使得大批麻风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麻风病被大大控制。但麻风病还没有消失,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麻风病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国每年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均在1000例左右,北京市每年也有新发麻风病例报告,但整体呈散发低流行状态。

记者:得了麻风病会有哪些表现?

宋冰冰: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缓慢发展,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

麻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的疹子,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期拖延后会导致局部皮肤麻木、干燥、不出汗,有的麻风病人皮肤损害处会感觉不到冷热和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

记者:麻风病能否治愈?

宋冰冰: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种药物(氨苯砜、利福平及氯苯吩嗪)联合治疗麻风病是非常有效的,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残疾发生。当然预防传染更应该放在首位。

记者:麻风病到底是如何传染的?

宋冰冰: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传染:麻风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害直接接触到健康人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目前认为这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渠道。

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通过此方式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记者:如何预防麻风病?

宋冰冰: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麻风病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流动水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麻风病虽然可怕,但95%以上的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分枝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所以公众应该正确理性的认识麻风病,不必过分恐慌。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称国际麻风节)始于1954年,是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唤起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而在法国巴黎发起的。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以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作为国际麻风节。1987年11月27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1988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