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高技工待遇 培养大国工匠
春节快递不打烊别遗忘“权益”
“考研热”冷思考
“潲水油”
基因检测乱象 呼唤监管尽快补位
提升全民急救素养应成为“必修课”
短视频不能为了“好玩” 就忽视安全风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全民急救素养应成为“必修课”

 

近日,公交客八分公司工会为职工举办了健康知识培训活动。活动中,医护专家为职工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方法,让职工了解到如遇乘客突发疾病,职工应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帮助患病乘客减少痛苦。(1月25日《劳动午报》)

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既关系他救,也事关自救。组织公交职工举办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在关键时刻成为“民间急救师”,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最好能够制度化、常态化。

尽管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是个“技术活”,但难度系数并不大。我们不求人人都能派上用场,但正所谓“有备无患”,危急关头就能成为救人一命的“利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名,相当于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虽然这几年人们的急救避险意识在不断增强,许多单位也搞一些急救讲座和技能培训,但依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轻视”中,限于零打碎敲、急抓急用的“短视”里,没有真正放在优先位置紧抓在手、常抓不懈。

一个基本共识是,急救知识应当成为“必修课”。一方面要增强公共意识,把提升全民急救素养纳入“公共补缺”中,通过公共职能的延伸、公共管理的完善,让急救培训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制度化、法治化。尤其是教师、警察、公交司机等群体,理当先学一步、学精一点,并作为岗前考核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形式。急救知识不能枯燥无味,内容越是生动有趣、越是喜闻乐见,普及方式越是别出心裁、越是新颖直观,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徐剑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