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里古镇闻书香
云台山脚下寻古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里古镇闻书香
江南古镇旧有“四里”之说,乃指同里、黎里、织里、古里。古里镇自诩“书香古里”,系中国历史文化古镇。谷雨后去江苏常熟探亲,便顺道古里镇旅游,难得逛一逛下城东约莫5公里的古里。
 

入冬去江苏常熟探亲,便顺道古里镇。

古里老矣,依市河青墩塘绵延的民居,卧藏几座历史名家的老宅,萧瑟破落。只有新筑的仿古街区,逐渐形成规模,楼台亭阁,卧波拱桥,掩映在遗存的田园风光之中,但尚空缺人气。成气候的主要看点,也就是镇中心西街的铁琴铜剑楼。天下常熟为言子故乡,萧梁太子读书之台,至今犹在。禅房通幽,蛮腰方塔;虞山琴派,书香门第;赵曾园林,文物荟萃;不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藏书之乡,藏家辈出,乐此不疲,位继苏州、杭州之后,名列全国第三。

藏书是种人文现象,是智者对文化积淀的崇拜,也算无量功德。汉代到清末,中国文献记载130万古籍,流传至今10万,绝大多数系私人所藏,俨然古籍守护神。尤宋朱熹开书院讲学之风,宋元明清以来藏书家不绝如缕,到清末仅常熟就近300名藏书家。犹若“富不过三代”,古言“藏书无三代”。但常熟的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传至六世,而瞿家也累积五代,达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极端。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瞿氏后代瞿绍基定居古里创立。原名“恬裕斋”,取《书经》之意。后避光绪帝载湉之讳改称“敦裕堂”。瞿氏第二代尤为珍爱所藏唐宋琴剑,书楼由此得名。五世传承,淡泊名利,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末年,民间藏书甚盛,有著名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所藏多为乡邦文献,以及宋元明本及旧钞批校诸书,兼收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古印和金石古玩。与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钱塘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末四大藏书楼。楼主史称“晚清藏书四大家”,并有“南瞿北杨”之誉。藏书除部分遭劫外,绝大部分在建国初由瞿氏后人捐赠北京、上海、常熟等地图书馆。

四大私家藏书楼中,今独存铁琴铜剑楼。原规模有四进格局,前两进毁于抗日战争,今仅存后两进。老屋坐北朝南,三楹回式二层,中有天井相隔,垂檐硬山,马头山墙,明显苏南装饰风格。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第三进楼下为读书处,如同现代图书馆阅览室,远途来的,主人还提供食宿。

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新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经5年复建完毕,于1991年12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从旧时285平方米扩大到600平方米。江南庭院样式,前后三进布展,图文并茂,以褒扬瞿氏五代藏书、读书、刻书、护书、献书之历程,让人敬佩藏书世家,从中耳濡目染。

古里不大,于鹅黄嫩绿踏青之际,探访博物馆式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确实是我此游古里不错的选择。

□魏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