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用操心添煤 摸哪里都暖和
住了多年的平房 终于改成新楼房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住了多年的平房 终于改成新楼房了

樊崇喜
石景山区衙门口村村民
村民正在了解相关信息
 

“我家几代人住了多少年的平房,终于要进行棚户区改造,住上楼房了,别提有多开心了!”今年61岁的樊崇喜兴奋地告诉记者。

棚户区改造是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景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2017年先后启动实施北辛安、衙门口两个长安街西延长线最大的自然村改造,北辛安从立项到启动征收用时6个月,且实现当年征收当年供地;衙门口面对国土部冻结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等诸多难题,仅用5个月,创造了石景山棚改新速度。

北辛安、衙门口两个石景山历史性的重大民生工程,为11000户居民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

其中,衙门口是长安街西延长线最后一个自然村。按照“先产业后住宅、先集体后个人”的原则,石景山先期拆除各类非住宅建筑90万平方米,为棚改奠定了基础。

从樊崇喜的太爷爷起,樊家就住在石景山衙门口村。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常常将多余的房子租出去,于是,村子里住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脏乱差”几乎是樊崇喜61年来对村容最大的感触。

“冬天取暖,出租户一般会使用炉火什么的,不安全,也污染环境,村里的路本来就狭窄,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樊崇喜回忆着说,“北京的冬天刮风的时候多。只要一刮风,村里便是灰尘飞扬。村里的公共厕所也很脏。冬天臭,夏天就更臭了。虽然村里的垃圾定期有人清理,但是到处还是脏乱差,整体的环境很不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樊崇喜说,后来知道衙门口村要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消息后,一家人说不出的高兴。

从2017年7月31日起,属地街道鲁谷社区及衙门口3个居委会、房屋征收中心、签约、评估、测绘、审计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31个入户组,正式开始分段推进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后石景山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并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

随后在现场张贴30天,公开征求居民的意见。2017年12月5日,石景山区政府发布房屋征收决定,2017年12月12日正式启动衙门口签约搬迁。

而樊崇喜就是最早看沙盘、选房、签约的首批居民家庭。

据记者了解,石景山征收办、征收中心会同十横十纵工作组夜以继日、真挚为民,全力化解衙门口历史上以往拆迁带来的信访矛盾、居民初期对征收工作不理解等问题,入户调查率100%,首日签约达41%,10天签约超过80%,19天签约达到90%。如今签约率已经达到95%,成为石景山区房屋征收拆迁历史上签约进展最快的项目。预计三年后,居民可乔迁新居。

“现在家里洋溢着一团喜悦的气氛,我90多岁的老母亲,我的两个儿子,都在盼着乔迁新居的日子呢!住了这么多年的平房,终于要住上楼房了,你说能不兴奋?”樊崇喜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在等着乔迁之喜,樊崇喜老人一家也在兴奋规划着家里的房子要怎么装修, “孩子们计划着他们的装修风格,我们老人计划着我们的,一想到每年冬天屋子里都有暖气,暖暖和和,别提有多高兴了。”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彭程/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