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用操心添煤 摸哪里都暖和
住了多年的平房 终于改成新楼房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用操心添煤 摸哪里都暖和

董菊华
丰台区花乡看丹村村民
村民现场签约(资料图)
 

一大早,80多岁的董菊华迎着暖洋洋的日光,和老伴在小区里遛弯,虽然现在是一年里最寒冷的三九天,但心里是暖和的。“当然高兴了,现在住了楼房,不用一天添好几次煤,也不用再担心冬天水管被冻上了。”董菊华说。

董大妈一家是丰台区花乡看丹村的棚改村民,为了延续一家四世同堂的温馨味儿,一家7口即使在“周转”也没分开,愣是租了个四居室。

“家里老人在老院子住了一辈子,棚改签约的时候我们就想着,赶紧签字,省的让老人们看着邻居街坊断壁残垣心里不舒坦,而且早签字早选房,家里人多,四代人以后选个门对门的房子,也不耽误照看老人,还能住在一起,所以就第一批去签了字,拿到了53号的签约号。”董大妈的儿媳妇张凤英说道。

“去年,村里组织我们看了回迁房的样板间,都是1:1建的,有9种户型,卧室、厨房、门窗我们都看了,现在就盼着回迁楼能赶紧盖,我们能早点住上新房子”。

盼望着住上新居不止董大妈一家,家住看丹口东的张丽华一家也是最早一批签字的腾退户,“现在虽然在外面周转,但住在楼房里,冬季有地暖,雨季也不再担心着雨水倒灌,比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安心多了,现在我们就每天看看孙女、遛遛弯,时不时的去村里回迁房地块看看变化。今年我们回迁房也奠基准备施工了,还有地铁站也在建,希望能早一天住上回迁楼,早一天跟老街坊们重聚”。

据记者了解,随着2017年9月底看丹村回迁安置房奠基仪式的举行,8000多老百姓的棚改安置房工程建设进入倒计时。看丹村回迁安置房项目总建筑规模约67.6万平方米,整体设计采用京脉风格理念,28栋住宅楼均为百姓回迁用房,小区周边配套了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站、菜市场等医疗生活设施,同时配备了2800平方米的室内文体活动中心和约1800平方米的托老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计划,看丹百姓将在三年后实现回迁上楼。

“高温怕停电,雨季怕倒灌,出门没公交,到处是隐患”——这是看丹村老百姓过去几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看丹村,是中组部挂账的经济落后村,是北京市一百个重点整治地区,在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全面协调下,随着看丹村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的启动和地铁16号线看丹站的正式开工建设,一系列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改善。

在建的地铁16号线看丹站位于榆树庄站和富丰桥站间,看丹南路与看杨路的交叉路口,设置了4个出入口和1个安全出口。在未设立地铁16号线看丹站之前,经过看丹村的只有一条公交线路,而且这条公交还不经过百姓出门必经的看丹桥。到了雨季公交就会改线,不在村内停站,周边几万百姓深受交通出行不便的困扰。

现在,地铁16号线看丹站不仅正式进场施工,还与村内集体产业——“中关村丰台看丹健康科技产业园”完成了一体化建设设计,待建成后,将辐射周边4平方公里、10万百姓的交通出行。按照计划,看丹站将在2019年底随着16号线的全线建成而正式通车。

如今,看丹村民们每天都在日历上兴奋翻算着距离他们搬新家、乔迁新居的日子……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