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前过上暖和日子
能住上楼房,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住上楼房,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邓丽娜
西城区白纸坊光源里社区居民
资料图
 

“一想到,我们能住上楼房了,我这晚上做梦都能笑醒。”说起棚改,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光源里社区居民邓丽娜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

邓丽娜告诉记者,她是1996年嫁到白纸坊光源里的。“那时候,没有考虑太多,就是觉得结了婚,有地方住就行了。房子是单位公房,虽然小,但是房租便宜啊。”

记者了解到,光源里社区由供电局家属宿舍和邮局家属宿舍组成,建成于1952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变成的大杂院,光源里社区大部分房子是平房排院。像邓丽娜家那排一共3间,她家占其中的1间。

“我家那间房子只有33平方米,公公婆婆住在里面,我们没地方住,只好又在外面自建了一间房子,作为我们的卧室。随着生活的积累,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后来,又有了孩子,居住空间就越发显得小了。”邓丽娜说。

因为房子太老,墙皮一抠就掉渣,房顶是苇泊。夏天,一下雨,房顶就漏水。每到这个时候,房管所就会派工人登梯子上高,来给房顶盖毡子。年年漏,年年修。另外,巷子里的下水系统也不好,积水排不出去,脚下一片泥泞。

最让邓丽娜和邻居们头疼的就是上厕所——冬天冷,夏天脏,苍蝇、蚊子到处飞。而且最初,厕所不能冲水。“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我们那种厕所叫旱厕所。因为巷子狭窄,抽粪车进不来,只能靠人掏粪。三两天就得掏一次,如果没来得及掏,再赶上下大雨,那这巷子里就热闹了。走路都得穿着胶鞋,要不脚底下就得垫砖头。”

冬天取暖也是问题。没有煤改电的时候,天冷之前,家家户户就得囤好蜂窝煤。“印象中,一平板车400块煤,一个冬天怎么也得买两车。早起换煤,晚上封火,掌握不好,火灭了,还得重新生火,特别麻烦。”邓丽娜回忆说。

邓丽娜表示,他们知道,这些年,上级领导也没少为他们操心,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改造厕所、增加绿化、重新铺路……可是这些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年,我们就盼着我们的房子能早点拆迁改造。”邓丽娜说,“前些年总有小道消息,今天说有老板来了,要开发我们这,明天说老板算了算,拆迁费太贵,不划算,不拆了,弄的人心里七上八下的。”

等着、盼着,邓丽娜和邻居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政府把他们居住的地区纳入了棚户区改造计划。2014年底,工作人员第一次进行入户调查和登记的时候,把他们一家人都高兴坏了。

“虽然我们这是老城,但是周边各种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备了。不管是购物、交通、医疗、教育,都很方便。而且我们在这里住习惯了,不想外迁,于是选择了回迁。根据相关政策,我家选了一套南北通透的两居室。”邓丽娜说。

现在,邓丽娜和邻居们都在周边租房子住,但是一想到等再回来的时候,就能住上干净、整齐的楼房了,他们都说,“这心里觉得特别美”。2015年,光源里社区迎新春的联欢会上,由合唱队老师编剧,居民自己演出,反映大家期盼改善居住环境的情景剧《圆梦》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不少居民是一边留着眼泪一边看完了节目。

“等搬了新家,我家就有阳台了,我想在阳台上养点花。”邓丽娜说,“以前,我们养花就是在屋外的窗台上,夏天长得再好,冬天也得冻死,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养了。以后,养什么花,我都想好了,我喜欢茉莉,回头我要养一大盆。茉莉花那个味道,闻起来虽然很香,但是不腻,而且那个香味会让人的心情特别舒畅。另外,我也喜欢现在小年轻们养的多肉。那一小坨,一小坨的,我觉得特别可爱。回头,我要在阳台上弄一个花架,一年四季,都让那里有绿色,有花香。”

□本报记者 陈曦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