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前过上暖和日子
能住上楼房,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前过上暖和日子

轩俊英
东城区永外街道安乐林路居民
 

望坛棚改前,轩俊英家的房子在安乐林路29号院,只有11.1平方米。自己搭建了小厨房和浴室,但是上下水总是堵。“平房院里的树根全都长进了排水管,把下水管堵死了。找人通,一次好几百!”轩俊英出生在东城区永外街道安乐林路这片平房里,她56岁,房子61岁。从小儿就住在平房,但是居住环境并不令轩俊英满意,“有时候门关不严,屋里钻进老鼠,咬,把家里东西都嗑了!进猫更害怕,也不逮耗子,在屋里乱窜。”

望坛棚改区连片的平房,一般东西向一排六七户,南北向一排十来户,居住的绝大多数是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像轩俊英这样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年轻人新结婚也不爱在这儿住,老少三代住一起更不方便。小年轻的人家一看这房子都不爱跟这找对象。”轩俊英说,“大家伙盼星星盼月亮,这回可算实行了,办事处、各级领导,落实得特别快。政策也好。”

现在走在望坛棚改区,几乎看不见房屋,大片空地被绿色网布遮盖住,处处都是施工的气象。轩俊英一家在2017年4月28日就搬出了平房,在附近租了一个55平方米的两居室,等待回迁。

“4月28日搬家,5月10日签约,街坊陆续都搬了,天天有人搬家,5000多户,不到一个月,哗,全没了!从沙子口到我们家这条大街,一天一个样,都提前先住楼房,国家给拆迁费,起码先过暖和点的日子。”

即使是暂住在租的房子里,轩俊英也很满意,笑着说:“现在厨房大了,都愿意做饭了。平房那会儿厨房多冷啊,都不愿意做饭。现在租房子国家还给补贴租房安置费,一个月几千块钱,一下给了22个月,2018年又开始给了。这个钱直到回迁的房子下来,就不给了。”

住在平房,做饭洗澡不方便,下雨上厕所也不方便,搬进楼房,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见到轩俊英的头一天,她刚去望坛棚改指挥部领了拆迁奖励金:“昨天刚领了奖励金,加上剩点房款,手里还剩69万。我是2300多号,我看4400多号也去领了,效率真是高。”

最逗的是,轩俊英跟闺女还“瓜分”起了奖励金。之前说好自己拿大头,闺女拿小头。到了领钱现场,闺女说:“妈,69万,9大,您拿9,我拿6。”

轩俊英说:“没那事儿,麻利儿把6打我账户里!”

轩俊英选择回迁,5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当初没有在外面买房,是考虑孩子上学方便,现在回迁,也是考虑到这块地界儿好。

“当时也是工资低,赶上下岗没钱买房,攒点钱儿,摇号给孩子买了个车,没买房。”轩俊英盘算,现在不但有了新房,手里还有余钱了。

因为就在附近租的房,轩俊英没事儿遛湾就往回迁的地块转转,看看进度。

“政府说三到五年回迁,我们这心里充满希望。那天我遛弯儿,看那挖了三个大坑,估计是建地下停车场呢。政府说得真对,说是2017年11月底开始动工三幢楼,真的挖了三个大坑,政府说到哪儿就做到哪儿,按政策办了。有拆迁协议,都按这个执行。”

因为绝大多数居民都选择回迁,轩俊英经常能碰上老邻居。回迁居民自己还有个微信,没事儿经常一块儿聊天,打电话。现在大家都在看着回迁楼盖起的速度。5700多户,已经签约5600多户,还剩不到80户。

“现在让我着急的就是我这闺女,已经29岁了,还不着急找对象,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轩俊英说,“对了,还得夸夸咱们这调解委员会,天天调解,付出了很多很多,非常负责任,挺能干的。没有居委会,还真不行!”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