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下铺的兄弟
一段当兵“未遂”的经历
大师的不近人情
书海掠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段当兵“未遂”的经历

 

近期,一部电影《芳华》热播,勾起了我对部队的回忆。

那是在1970年的冬季,我们这些高中学生都在等待毕业分配,而绝大多数人是到农村插队。此时传来了部队征兵的消息,这消息似春风般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那个年代,参军是最光荣的事情,部队是人人都羡慕和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同学中已有人捷足先登踏入部队的行列,让我们羡慕又嫉妒。我由于家庭问题,报名未得到批准。我找到军代表要求当兵,回复是:工人,农民和贫下中农子弟是首选。我父亲还在受审查,想参军是难上加难。但是,强烈的当兵愿望让我们九个有类似经历的青年人决心铤而走险,我们决定提前行动,抢先上军车,让生米做成熟饭,部队肯定能接收我们。

新兵走的当天,我们九人分散行动,提前一个小时混在戴红花穿新军装的新兵里,爬进中间一节军车车厢里潜伏下来。车厢是闷罐子车,里面铺着厚厚的麦草,有半桶水,还有个小便桶放在车厢一角。部队战士很快就发现了我们,让我们下车。但他们说破大天我们也不下车。

也许是考虑到部队的统一行动,接兵领导没有再驱赶我们,并安排三四十个新兵进入车厢,记得他们每个人背包上都别着一双黑布鞋,真神气。火车鸣笛启动了,我们心里暗暗高兴,觉得当兵有希望了。在旅途中,我们想和同车厢的新兵们套近乎、叙家常。他们都扭头不说话,真成了闷罐子。

列车约莫开了七八个小时,在陕西境内临时停车。车厢门一打开只见周围一片荒野,我们这节车厢的新兵都下了车,车上只剩下我们九个人,为防止有人进来,我们从里面把车厢门插上,接兵领导在外面做我们工作,又哄又训的,大声讲各种道理。但我们始终不开车厢门,后来火车开动了,肚子也饿了,带的东西都吃完了,就开始吃新兵带来的各种食物。有饼干、蛋糕,还有装在枕头袋里的炒豆面。列车到达陕西宝鸡车站后又停下来,再次的轮流喊话,还是不起作用。最后接兵领导决定甩下了我们这一节车厢,我们感觉到车厢被孤零零地甩到车站了。

我们这样又坚持了两天多,车厢里吃的东西早没有了,也没有水,我们几个人都扛不住了。隔着车厢门缝里看到外面停着四五辆军用车,还有两辆救护车。部队人员承诺,同意我们当兵,让我们先出来洗澡吃饭,不要把身体搞垮了。

我们已饿得头晕眼花腿发软,听说同意我们当兵了,便急不可耐地拉开车门,部队的战士每两人拉我们一个,每辆车上坐三个人,将我们全部集中到了当地军分区招待所。部队给我们做了体检,我们吃的是干部灶,记得吃第一顿饭时,大家都是狼吞虎咽的,我就着白菜肉片吃了17个馒头。两三天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亲自和我们讲话,表示理解我们想当兵的愿望,但是当年征兵的任务已经结束,没有新的指标,希望我们回去安心学习,并欢迎以后来部队当兵。

我们想当兵的愿望就像肥皂沫一样在最大时破灭了。临走时,部队给买了返程火车票,每人还给了十个面包,我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地回了家。

后来得知,我们要去参军的地点在新疆,兵种是工程兵。一晃,这段经历已近50年了,现在还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一瞬。

□老树皮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