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枯萎的栀子花
老干部的贴心人
老黄头的心思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干部的贴心人

 

“小孙要退休了,真舍不得啊。”89岁的离休老干部袁希昭最近时常这样念叨。“我离休前,小孙就管离退休老干部,那时候,他经常组织我们去郊外培训、旅游,外出时照相、联系的事情都包圆了。”对“小孙”那种留恋之情,并非袁老一个老干部真情实露,而是安装集团所有老干部的共同心声。

袁老说的“小孙”叫孙国智,今年整60岁了,是北京市建工安装集团离退休中心的办事员。一晃,他在离退休中心已经工作了近30年,成为建工集团在职从事老干部工作资历最“老”的人。当年的满头乌发已变成花白相间,岁月的纹路也悄然爬上额头。

孙国智是1988年初被选调到公司老干部科。那时有关领导看上他工作的执着,把他抽调进来。他配合过三任科长的工作,面对的是73名老干部。在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做好一个老干部的工作,可稳定一户,安抚几家,是值得为之努力的工作。时光飞逝,他在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了近30年。这期间,送多少次老干部住院、慰问过多少老干部,送多少名老干部走完生命的最后里程, 他已经记不清了,唯有真情在他心中。

孙国智在病榻前探望,嘘寒问暖,宛若家人;逢年过节到家中慰问、捧学习书本到家、送过节礼品入室、揣慰问金登门的次数,难以尽数;但是和他谈起这些老干部年龄、家住何方、身体状况、子女情况如何、每年的经费补贴、去世后应该享受的待遇等等,他却如数家珍,账目在胸。

这些看似小事,但见证了孙国智和老干部及家人的亲密无间的情感相连。

他刚接手老干部工作时,工作对象是几十名老干部;这些老干部中有四人享受局级干部待遇,29名享受处级待遇,15名抗战老干部。他们入党时间长、资历老、岁数大,不少人的党龄比他的年龄都长。孙国智把老干部视如长辈,待若父母。那时候,他每年两次协助科长组织老干部去郊游,浏览京郊改革开放的崭新面貌。一路上,他像服务员般掺扶上车下车,送水递茶,发遮阳帽、送雨具;像导游一样联系住处、安排房间,斟酌饭菜质量品种,选择酒水饮料,让老干部吃得开心,住得舒坦。在多少个根据地纪念馆、名胜古迹前,他站到镜头后面给老干部拍照留影,忙得不可开交。至今,一些干部翻起那些老照片,感叹时光飞逝,更觉照片中难见孙国智的身影。

前年,他建议去江苏看望了返乡居住的离休老干部吴素英。他知道公司只有吴老一位老干部身居外埠,见面慰问的效果浓于电话问候。当他陪同离退休中心的贺连会书记到吴老居住地时,八十多岁的吴老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深知老干部在世时的看望慰问固然重要,但老干部去世后的工作同样关键。一位享受副局级待遇的老干部过世后,按规定可以领取一笔较丰厚的抚恤金。老干部五任婚姻的子女为继承遗产争论不休。

小孙在协助完成老干部后事后,向领导建议,必须要征得全部家属的同意才可发放抚恤金。他接待登门来要抚恤金的子女,走出去和未能露面的子女约谈,甚至和其在美国的子女微信洽谈。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最终赢得了这位老干部二十多个子女的共同认可和签字,给这位老干部人生的最后一程划上圆满句号,赢得了这位老干部家属的一致赞扬。

这些年,他配合了三任领导完成工作,现在依然是不带衔的工作人员。但他从不计较,仍然是初心不改,奔波在为老干部服务的路途上。他成了老干部离不开的“贴心人”,集团老干部工作的“自家人”。

□韩晓岗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