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醉驾入刑”以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逐步成为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随之而来,代驾市场发展越来越快。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代驾从业人员资质及行业道德标准进行硬性规定,代驾司机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代驾出了事,“安全”成了“麻烦”后,谁来为“代价”买单?(12月9日《法制日报》)
随着酒驾禁令的出台,以及“醉驾入刑”和号称“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颁布,可以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基于此,代驾的火爆、代驾行业的异军突起,显然也是件好事。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疯长的市场需求下,尽管发展多年,代驾行业依然是“套路深深”,代驾纠纷也屡屡发生。
究其原因,代驾是个典型的无主管单位、无准入门槛、无统一标准的“三无”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在自说自话,定价和服务不规范、长时间等候、事故纠纷、财产损失以及“代驾约来醉汉”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当下又出现了“代驾碰瓷”的新型骗局。如此种种,便使得代驾行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诚信度不高,整个行业也呈现出了良莠不齐的发展状态。
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解除找代驾市民的后顾之忧,让代驾行业得以蓬勃发展,有关部门就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代驾行业的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并明确代驾双方的权利义务,实现代驾与消费者的互信互惠。也惟其如此,才能切实改变代驾“三无”局面,让代驾正规军有章可循,让“黑代驾”无机可乘。
□祝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