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文化宫的讲堂上 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诗歌始终与电力线路同行
深耕工业题材不放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工业题材不放手

张文睿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退休职工
 

在圈子里,大家都称张文睿为“趣人”,或是用生活碎片记录着百姓日子、人间草木,或是以文论式随笔,表述并传播属于自己的观点,你会发现,他那悠闲且幽默的叙述之中藏着思想。

让文字好读、有趣味,是张文睿一贯坚持的创作基本理念。他创作的《二手论语》,有好友评论,《二手论语》是一本生动的书,一本鲜活的书。像一个“讲究”的老农,在自己的菜园子里一边转悠,一边喃喃自语,恰好你来看他的菜,他就一边翻弄这菜那菜给你看,一边给你讲一些稀奇古怪、生动鲜活的故事给你听。

谈到写作,张文睿也打了个比方:写作有门里与门外两个范畴。所谓门里,大概有如下元素:有较好的文化常识与基础修养,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与技能,文字功夫扎实,其作品大多能够得到载体与读者及同行的认可。所谓门外,大概是说:有写作的愿望,喜欢或者热爱文学艺术甚至痴迷多年,自己写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也看不出是否有文化或商业价值。

说起与研修班结缘,张文睿说这绝非偶然。插队回来工作后的张文睿,当了13年的工人,那个时候正值上世纪80年代初,平时喜欢写写小随笔的他,特别喜欢到宣武文化馆听讲座,不管讲座内容是啥,主要是为了开阔思路,丰富业余生活。听讲座也上瘾,后来,干脆就跑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去听。

后来,张文睿恰巧由工人转行做了报纸编辑,他特别期盼在写作方面能有所提高,如愿地成为了第三期研修班的学员。当年,张文睿编辑的班组园地版面,写工人、写班组,写劳模,而研修班学习的内容正好用得上。

真正深入到学习当中后,张文睿还有更大的收获。“文化宫为职工创办文学创作指导研修班,不但让我提高了写作素养,还为所编辑的报纸版面找到了更合适的供稿人。”张文睿说,虽说平时也爱写写东西,也认识一下社会上的作家,但当了编辑后发现,他们特别需要能给企业类报纸供稿的人。没想到,参加研修班后,找到20多个合适的供稿人,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企业,来自基层。

张文睿认为,写好国家的工业题材文学是个大课题,研修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组织学员深入北京市各大国企、企事业单位一线进行创作,近些年,出了一批工业题材的好作品。

张文睿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业余作者最关键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大家都说文学离不开生活,其实更重要的是文学离不开文学。

作家简介:

张文睿,国家电网华北分部退休职工,现返聘编辑电力年鉴。曾任《华北电力报》主编、主任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南北东西茉莉花》、随笔集《二手论语》、评论集《不觉流水年长》、新闻作品集《再回首谁心依旧》。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