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文化宫的讲堂上 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诗歌始终与电力线路同行
深耕工业题材不放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文化宫的讲堂上 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杨建业
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办公室主任
 

杨建业原本学的是木工专业,1980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播电视配件一厂。“当时我是做木头壳子的,属于专业对口,你都没见过吧?那时候电视机的壳子是木头做的。”杨建业告诉记者。当年他在车间里就开始做工会主席,可以说和工会组织的渊源颇深。

由于爱好写作,很快他就被调到厂总工会,成为一名脱产的工会干事,负责组织厂里的文体、宣传工作。“当年,我做的工会工作主要是组织职工篮球队、足球队,到处跟其他厂子的队伍比赛,给职工生活带来了愉悦。职工们都很喜欢,领导也很支持。”在这期间,杨建业开始撰写小说,并于1986年在《青年文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少女和一个男子汉的梦》。随后,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以工厂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二十四点的爱情》。“前期,我的小说好多都是以工厂为题材的。因为我有车间的生活体验,而且工人是比较朴实、善良的,爱恨鲜明,有情感就愿意表达。”杨建业告诉记者。

凭借着发表小说的名气,杨建业1993年被调到原崇文区文化馆当创作员。正值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写作研修班开始报名,这可乐坏了一心热爱文学的他。“真是挺幸运的一件事。在那个年代,见一个著名作家不容易,可这一年的培训班里,每周都有著名作家来给我们讲自己的人生阅历、创作体会。用现在的话说,我就是去见偶像了,有种文学盛宴的感觉。”杨建业笑着回忆说。

杨建业说,在此之前,他写东西纯属个人爱好。而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他得以接触一些有名的作家,聆听他们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创作能力。

随后的一段时间,杨建业的创作速度和质量都大幅上升。先是围绕全国劳动模范、崇文区文化馆长马浩流,撰写了报告文学《文化馆长》,成为文化系统内第一篇以文化馆长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之后还出版了《成长欲望》《有女人做伴的日子》两部长篇小说。

担任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一职后,杨建业把更多的文字放在非遗的文化传承上,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编导了非遗题材的话剧,希望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展示老北京的非遗文化。

作家简介:

杨建业,1993年调入原崇文区文化馆,现任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东城区的非遗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编导话剧作品《五月鲜花天天开》《大前门》《前门人家》《摔出一片天》《乡愁如霞》《同仁堂的传说之济世名言》等。出版《前门和前门的传说》《北京扎燕风筝》,《民间崇文》等文化专著,《有女人做伴的日子》《成长欲望》《穿过城市的凤》《不可饶恕》等长篇小说,《我该有什么样的肩膀》《无名帆船》等中短篇小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