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工人不戴口罩”看职业危害防治
应把口袋弹弓装进“安全口袋”
要严惩那些 虚假折扣的商家
道路交通标线 怎么能够私改
假合同
“工资支付保证金”有助于遏制欠薪
对非法经营“笑气” 打击别手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严惩那些 虚假折扣的商家

 

近日,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显示,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539款非预售价格跟踪商品中,78.1%的促销商品并没有便宜,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与2016年同期相比,这个比例有所增加。(11月30日 《北京晨报》)

很多“剁手党”在今年的“双11”网购节,都有半夜值守抢购商品的经历,然而,你血拼到的商品真是“最低价”吗?中消协告诉你——未必!不信?就请看看中消协发布的跟踪调查。中消协的调查显示:他们跟踪的539款网购商品,其中78.1%的促销商品在“双11”并没有真正降价,而是通过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等障眼法,糊弄消费者。

网购平台绝非法外之地,他们应当同实体店一样遵守法规。那么,该如何处罚价格弄虚作假的网商、电商?窃以为,除了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经济处罚之外,还可以依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采取撤销钻石、门店降级,乃至列入失信“黑名单”。当然,这些处罚信息也应在网上公示,方便消费者查阅。

网店商品“双11”虚假促销,商家当然需要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不过,有监管之责的电商管理平台就问心无愧吗?当然也不能。按照政府对电商平台的规定,平台方要具有动态监管商品价格的技术,建立健全集中促销期间价格监控机制,对不法商家涉嫌违法调价的行为亮红灯。

互联网在改变商业模式和消费者习惯,网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可是,一些缺乏诚信的商家,在消耗公众的信任,阻滞网购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部门应当以今年中消协“双11”跟踪调查结果为依据,对涉事商家进行严惩。□黄齐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