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跟河水一样清澈
寒来无处寄寒衣
散文亦是好诗篇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文亦是好诗篇

 

有人说,读杨朔的散文,就像品一杯清香的茶,既爽口又清馨,茶品完了,其味还萦绕在唇边。杨朔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散文家。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刚刚开始,广州沦陷,他就以《救亡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写了战地报告文学《风陵渡》。这是杨朔战地生活的最初纪实。不久,他随部队从山西到河北参加战斗,并在宣化的一个钢铁厂蹲点,这期间他写了反映矿工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几个战役,和战士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奔波在前线采访。在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他采写了国民党32师师长被活捉的通讯《床下将军》,写活了师长在被捉时的狼狈相。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同志愿军一同前往朝鲜战场,在被敌人炮火震得摇摇晃晃的茅草屋里,写下了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作品深刻生动地写出了许多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

解放后,杨朔被分配搞外事活动,这给杨朔的写作生涯开拓了更多的空间。这期间他先后访问了多个国家,1956年夏在新德里,他写了散文《印度情思》,1961年春在东京,他写了散文《樱花雨》;走访亚非国家时,他写了散文《生命泉》、《巴缠的火焰》,描绘了亚非国家人民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的景物和风光。

对于杨朔的作品,我更喜欢他的现代散文。杨朔的散文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日臻成熟的。他的散文,放得开,但又能收归到他所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正所谓“形散神不散”。《荔枝蜜》就给了我们诸多的思考。当写到一只公蜂最多能活六个月时,杨朔被蜜蜂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创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美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写到这里,杨朔深情地说:“这夜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正是杨朔心灵的写照,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孕育着思想,孕育着理念,时刻准备着为人民做一只小小的蜜蜂,或者是一朵浪花……他在散文《雪浪花》中,以海边观潮为背景,从一群姑娘和老泰山的对话中,引出全篇的中心主题。老泰山说:“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这番话听起来像老人在唠家常,然而作者以敏锐的画面感,像拍电影似的把一个特写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深化了老泰山的形象,加强了读者对老泰山这番话的思考。作者又笔锋一转,写了老泰山在解放前后的经历,进而烘托老泰山的人格魅力。之后便发表了这样一番议论:“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朵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写到这儿,文章的深刻含义已充分地展示出来。

如果说作者写老泰山与姑娘的第一次对话,只是从自然现象引发感慨的话,那么作者的第二次议论则具体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本身包含了深远的哲理,而这些哲理正是从最平凡普通的老百姓言谈举止中孕育而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今天,我们重读杨朔的这些散文时,依然会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受到一次洗礼。

□于德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