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中国人的世纪乡愁就是回老家。乡愁是悬壶济世的名医,扑在故乡的胸怀,无需望闻问切,所有的牵挂和思念就会悄然痊愈。
我向来不食甜食,对月饼“敬而远之”。但给家里寄盒月饼是我多年的习惯,只为弥补那份无法陪同在老人身边的愧疚。
去年9月初,早前写了篇评论参加征文,我收到一家食品公司寄来的中秋大礼包,打开快递见是8个月饼,我当即原封退寄回老家,让岳父岳母尝一下也好。哪知刚从快递点往回走,妻妹在电话里告诉我,岳母把岳父送到邻市的医院看病了。不碍事,让我们不必记挂。
下旬和老婆回家,岳父听说了,说什么也要出院。等我们一路兼程赶回,岳母已经买好了猪肚、土鸡和兔子,冻在冰箱里,而那盒月饼却还剩下了一半。
岳父拿出月饼、水果和饮料,还拉熄了电灯,别出心裁点燃了两支蜡烛。在摇曳的烛光里,岳父动情地说:“咱们补过个中秋吧,虽然迟了,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就是过节。”
愧疚一下子涌上我的心头。我和妻子结婚二十年,但还是第一次和岳父岳母过中秋。当几个月饼被“消灭”,岳父又去煮了一锅糖水,看着我们欢天喜地品尝,岳父说明早不送我们了,我劝他早点睡觉,岳父意犹未尽地说:“老头子没事,再陪你们聊聊天。”
第二天清晨,岳父还是“失言”了,楼下不到一百米就是汽车站,岳父扛起编织袋走在前头, 岁月不饶人,走不了几步路就要停下来喘气,但他坚持要送我们。冷冷清清的车站,昏黄的路灯下,碰到一位熟人,得知第一班公交还要半个小时,岳父居然叫了辆小车,而且抢先一步付了车费。挥手告别,岳父在车后追了小段,不停地嘱咐:“一路小心点。”岳父还说了什么,一下子淹没在风声里。
谁能料到,这竟成了永别。
今年元旦期间,我因为摔伤导致股骨骨折,动手术后需在床上静养两月左右。岳父岳母听说了,本来决定来看望我,被拒绝后说啥也要寄点腊味来。
哪知正月十二,岳母在电话里说,昨晚医生通知家属,岳父可能熬不过当晚了。因为晓得我们走不开,岳母就没有马上告诉我们。多年前,岳父就患了哮喘等慢性病,哪知这次病情急转直下,妻子刚到机场,儿子就在微信里说:外公走了。
还记得十几天前的除夕夜,我跟家人视频,岳父盯了我好久,嘱咐道:“好好养伤,家里不用惦记。”岳父再无更多的言论,仿佛字字珠玑。等他闪出了镜头,好像去倒茶水了,儿子悄悄对我说:“外公在抹眼泪。”
家,多么温馨的字眼,然而却成了生命中一个平常的旅店或驿站,我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我本打算等老婆退休后就落叶归根,把岳父岳母接到一块儿住,可是难以天遂人愿。
中秋即将来到,那个老头再也不会吃到我寄过去的月饼了,但我仍会买一盒,隔着时空的距离,诉说永远的思念……
□袁斗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