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群众性优势,更加有效地利用好技能竞赛这个广阔平台,并将其打造成各级工会组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这是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工会所应该重点关注和考虑的现实问题。
福建省泉州工会开展的职工技能竞赛,每年有两万多家企业、数十万人次职工参与。通过竞赛,一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造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核心人物,担当起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9月25日《工人日报》)
技能人才历来是企业当中从事一线生产的中坚和骨干,他们不仅技术技能过硬、业务操作娴熟,同时还具有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优秀工匠品格。他们为企业产品质量把关升级、技术技能革新改造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也日渐成长为企业发展进程中备受推崇、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高学历、高智商、高水平、高能力的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的不断加入,特别是随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以及大国工匠等目标与口号的不断唱响,可以肯定地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慢慢开启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
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批毕业生的加入,短期内还很难满足企业已经日益迫切的急需。所以,尽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尤其是用人企业的追捧与青睐,但现实当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现状截止目前来说,依然还处在一个并不十分乐观的状态。比如,技能人才数量短缺所造成的一匠难求,年龄梯次两极划分明显所带来的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现象已经日渐显现,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这方面,泉州市工会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有效利用技能竞赛这个大的展示平台,每年成功吸引全市两万多家企业,数十万人次职工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来,一方面让优秀的技能人才迅速脱颖而出,为他们晋级加薪拓展渠道,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技能人才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名师带高徒”的主力。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泉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便呈现出了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技能竞赛平台也因此成为了泉州市工会的一个响当当的“拳头产品”。
事实上,不仅是泉州市工会在技能人才培养以及队伍建设方面能够做得如此“热闹”而有成绩,包括北京市总工会在内的许多地方及企业工会也都在一直做着这方面的不懈努力。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群众性优势,更加有效地利用好技能竞赛这个广阔平台,并将其打造成各级工会组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这是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工会所应该重点关注和考虑的现实问题。
□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