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能吃”的博物馆 吃货首选
串起老北京人的吃穿住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串起老北京人的吃穿住行

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
 

八仙桌、条案、老式打字机、过去郎中招揽病人用的响铁……这些老物件,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认识?但是在铃铛胡同4号,你可以亲眼目睹并与它们亲密接触。这都要归功于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负责人王金铭的努力。日前,笔者来到这里,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在青砖灰瓦的老胡同里,一间不起眼的小院门口竖挂着“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牌匾,旁边两扇对开的红漆大门颇为鲜艳惹眼。

推门而入,是一间仅有40平方米的陈列室,这就是号称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两侧玻璃柜里摆满了老物件,位于正中的长木桌上摆放着各种响器,总共算下来有1300余个老物件。“这里的‘大’不是指面积,而是涵盖了1900年到1970年北京人常用的物品。”陈列室负责人王金铭解释道。

在这个房间里,从清末的铜镜、民国时期的响铃,到上世纪50年代的暖瓶,饮、食、衣、用、居的方方面面应有尽有。在众多老物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推独轮车用的车袢,它是由75%的人发和25%的麻所构成。“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王金铭边讲解边套在脖子上演示。博物馆中还陈列着一张1912年的北京地图,可以看到当时城中街巷是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仅有两条,分别是国子监大街和南横街。参观者通过这张地图,可以感受到北京城的巨大变化。

王金铭一手操办起来了“聚宝地”,他却不是“持宝人”,这一切要追溯到2002年的春节。“当时安定门社区正在搞民俗活动,我就去了老北京民俗爱好者宋振忠、宋振刚兄弟的家,借用了两面鼓和一些收藏品,在交道口北二条胡同进行演出,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王金铭说:“随后我们每年春节都进行演出,但是一直没有演出的名字。直到2006年,在安定门社区主任李淑英的建议下起名为‘京城老物件展览’。本是无心插柳,却激发了王金铭想把收藏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这些藏品主要是宋家兄弟提供的,此外还有从其他渠道收购的老物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数的增长,我们想给老物件安个家。”王金铭说。

2006年,不少公司有意与他合作,但是都因为昂贵的房租和人工费无疾而终。“直到2007年在平谷桃花节上,我遇到了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的同志,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间屋子。之后随着多家媒体的报道,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您看这个,您知道这是什么吗?”笔者哑然。

王金铭解释道:“这是手铃,又叫虎铛,是过去走街串巷的郎中用的。老北京有八不语,分别是卖掸子、修脚、绱鞋、劁猪、锔碗、行医、剃头的和粘扇子,吆喝了就会显得很不尊重别人,这是其中一种。当时的郎中不能喊‘谁有病啊’,这不吉利,于是就用这个声音告诉大家我来了。同样,患者也不说家里有病人,而是说,‘先生请到我们家小坐’。”

王金铭还自己琢磨为什么手铃做成一个里面有铁球在转的圈的形状。“中医讲人的经脉、血液都是要循环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都通了,就没病了,这个形状就和这个类似,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目前,这家陈列馆在周六日免费开放,但需要提前预约。王金铭表示他还有两个“希望”:“一是给这些老物件进行准确的断代;二是给这些藏品进行详细的记录。”

□通讯员 史昕玥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