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镊子拉出的金丝比头发丝还细
“五个一四个心” 法律服务更贴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个一四个心” 法律服务更贴心
——记昌平区司法局东小口司法所所长王磊启
 

王磊启是昌平区司法局东小口司法所所长,有着18年的基层司法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东小口司法所先后荣获“北京市AAA级司法所”“北京市示范司法所”等称号,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北京市司法局岗位练兵能手”“北京市十佳司法所长”等荣誉,今年他还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

“您把具体情况说给我听听,我帮您分析分析。”调解室里,王磊启正在倾听前来求助的居民讲述与物业之间的矛盾。这样的调解室是“法治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7年,王磊启率先提出在全区创建“法治社区”,“我希望在社区能形成一种法治氛围,居民能提高法律素养,干部能依法办事。”

王磊启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大力支持。为了节省经费,他和同事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动手粉刷社区墙壁,并将与法律法规相关的漫画印在墙上,将手写的法律格言张贴在每个楼道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里营造出了浓厚的法治氛围。随处可见的法律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居民记在心里。为了更好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工作,社区居委会还特意腾出一间屋子作为调解室,方便王磊启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室开设后,不仅为本社区的居民解决了诸多问题,还吸引了不少其他社区的居民前来咨询。

“我们的工作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东小口地区人口众多,且外来人员数量大,为了更好更快地为当事人解决问题,王磊启主抓调解员的业务组织建设,组织有一定法律基础的社区志愿者,建立了镇级专职调解委员会。

上岗之前,志愿者们都要接受专业的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调解技巧,培训结束后还会进行考核,拿到合格证书后才可以上岗。王磊启告诉记者,镇级专职调解委员会建立后,很多小的问题,志愿者都可以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便集中上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再去了解情况,“这样弥补了我们司法所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能让更多当事人得到帮助。”

除了解决本地居民的问题,王磊启还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定期向他们发放法律宣传单,并告诉他们有问题可直接拨打司法所的电话求助。

“五个一四个心”是王磊启和同事始终坚持的工作准则,即受援当事人前来咨询时,要做到一副笑脸相迎、一张椅子请坐、一杯茶水相敬、一腔热情解答、一声走好相送,耐心听倾诉、热心作指导、真心解疑难、爱心施援助,“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通讯员 赵锡洁/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