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变味的海外游学期待严格的市场监管
应让拆违后的建筑垃圾成为有用之材
保障平等就业 执法应主动
配法治教育课教师 此举值得推广
绕远
评职称不看论文看师德裨益良多
二手交易平台 岂能变得“不可描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味的海外游学期待严格的市场监管

 

游也好,学也罢,任何行业如果没有了法律的约束、行业的监管,那么势必会落入乱局之中,既损害相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影响这一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进入暑期,海外游学广告再次占据了各大旅游网站的抢眼位置。“美国东海岸名校游”“英国百年贵族学校体验夏令营”等名目各异的游学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尤其一些热门欧美国家游学线路,虽然价格普遍在三四万元左右,但都早已售罄。记者调查发现,海外游学已经达到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但动辄数万元的游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业内人士透露,贴上“游学”二字标签,带着学生在国外校园转一圈,有的旅游产品的价格就能涨好几倍。(8月15日《劳动午报》)

海外游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围绕海外游学的乱象越来越多,这几乎是业内外人士对近年来十分火爆的中小学生海外游学现象的一个普遍印象。而反应更加热烈的,则是成千山上万的中小学生家长,他们一方面不惜掏出几万十几万的费用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团;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回来以后,又开始对孩子的游学经历进行各种吐槽,表达各种不满。

海外游学市场到底是怎么了?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缺乏有效市场监管的前提下,本来具有多重意义的海外游学,已经严重跑偏、跑歪,甚至是误入歧途。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打着游学的名义组织中小学生旅行团,在收取高额费用之后,不管是游学的线路还是游学的产品,与普通的海外旅行团都毫无二致。比如北京一所知名小学组织学生到美国的游学行程中,就曾被曝出竟然包含了“赌城”拉斯维加斯,不知道让孩子去“赌城”游学,到底能学到什么。

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导游和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国外著名大学的校园逛上一圈,就算完成了“游学”中的“学”。再好一点的,就是花钱请几个当地学生或正在放假的国内留学生跟孩子们座谈一下,介绍一下校园。很显然,这样的游学完全就是“游而不学”,是“挂羊头卖狗肉”,最终让孩子和家长倍感失望,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游也好,学也罢,任何行业如果没有了法律的约束、行业的监管,那么势必会落入乱局之中,既损害相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影响这一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海外游学市场由于行业门槛太低、又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大量机构涌入的结果就是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海外游学产品本质属性是教育产品,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内容设计、专业人员和大量资源投入,而国内的游学市场欠缺的正是这些,绝大多数旅行社、学校,仍旧在把海外游学当成了旅游产品在操作。

对于海外游学市场的乱象,国家并非坐视不管。有关部门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和《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但是很显然,这样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因为缺乏强制性而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约束力。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尽快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效力更强的法规文件,同时探索对现有的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订完善,对海外游学产品的概念范围、产品标准、准入资质等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在市场监管当中的权责,加强市场监管。

□苑广阔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