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落实高温津贴须“贴地而行”
为骑车人搭遮阳棚是有益尝试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何以乱象丛生
网络版权保护 任重而道远
改制
凝聚遏制食品安全谣言的最大合力
开车玩手机 就是玩自己的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何以乱象丛生

 

高考本科志愿填报已结束,专科志愿填报即将开始,不少家长为此揪心,同时也带火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不少志愿填报APP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不少APP和培训机构存在收费混乱、专家资质存疑、大数据不精准等问题。(7月27日《新京报》)

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就会立即像打了鸡血一样活跃起来,并且会应运而生出许多填报志愿APP和辅导机构。他们大多收费昂贵,噱头实足,甚至有许多普通老师或者培训机构人员摇身一变,将自己包装成这方面的“专家”,目的就是利用家长的盲目、急切与焦虑心理,暴敛不义之财。那么,乱象丛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背后,根源到底何在呢?笔者以为应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家长的心理过于盲目而且急迫,并且过于迷信所谓的“权威”机构与“专家”。只要稍微观察一下便不难发现,只要分数一出来,不论是分高者还是分低者,作为家长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焦虑与盲目情绪。分高者担心志愿填报不当,让孩子受了“委屈”,分低者想通过志愿填报“技术”让自己的孩子考上一所相对更加理想的学校。一方面自己心里“没底”,另一方面又想“稳操胜券”。无奈之下,他们只有花大价钱去求助于那些所谓的机构或者“专家”。因为,在这些机构或者专家煞有介事地一番“测试”与“分析”之下,他们盲目与焦躁的心理会暂时得到些许宽慰。只不过,他们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所选择的所谓“专家”不过是一群实际上并无多少经验可言的专职“骗子”而已。其次是学校以及官方机构的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答疑解惑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官话套话连篇不接地气。

要想彻底根治高考志愿填报当中的各种“天价”乱象,除了考生及家长要静下心来,戒除盲目与焦躁心理,自己动手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参考以外,学校以及官方教育机构也必须切实履行起应尽的责任来,要及时发布比较全面并且权威的相关信息。如此,各种志愿填报乱象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乔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