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职业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
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高达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将中暑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或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重症中暑发生时,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有时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
中暑的治疗原则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其他处理:中暑患者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
中暑是职业病
职业性中暑属职业病范畴,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是职业性中暑,可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一旦被定为疑似职业病患者,其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