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锤子 一辈子
妹 妹
借 衣 记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 衣 记

 

女人都爱颜面,最直接的体现是在穿着上。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宁可让嘴受穷,也决不肯委屈身上的衣着。那时代,无论日子如何的艰难,她都把自己和家人打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出门做客,更是要把头脸身上弄得一丝不苟,生怕自己的形象被人小瞧了。

古语“菩萨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的姿色要靠七分的打扮”。要想人漂亮 ,必须要有美衣来装扮。在困难时期,巧媳妇都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都难以填饱,更谈不上衣着之美了。乡村里很少有人不穿补丁衣服的。兄弟姐妹多的人家,老大拥有一件新衣,必定是传给老二老三,以致穿到补丁连补丁,不能再穿为止。

走亲戚,是乡间亲情联络的一种方式。再穷再苦的人家也会有几门亲戚来往。去做客总不能衣衫褴褛吧!可家中又实在是拿不出像样的衣服,这时候就只有去借。借衣服也不是件容易事,有那条件稍好的人家,箱子里压有两件新衣,都当做宝贝一样收存着。也非得是做客时,才舍得拿出来套在身上。如果不是关系十分密切,断不能开口去借的。

我的父亲是拿工资的人,母亲自然就比那纯种田的农家妇女们穿得稍好一点。像那蓝士林的斜襟褂她就有两件,一件平时穿,一件专为出门做客才拿出来撑面子。两三百人的村子,谁家有新衣压在箱子底,大家心里都有数。我母亲的那件新褂,一直都被要借衣出门的婶娘们惦记着。

有次,三婶来我家借衣,她和我母亲身材相仿,关系也好。母亲先是一惊,接着就爽快地答应了。那件褂子是母亲装点面子的爱物,被她用米汤浆得硬撑撑,折叠得平整整,平时当宝贝一样收在箱底。三婶来借,也是看在往日的交情上,母亲二话不说,就把褂子套在了三婶身上。

三婶娘家侄子定亲,做姑母的定不能把自己弄得寒酸的。她绞了脸扑了粉,头也梳得光溜溜,再穿上我母亲的新衣,果然就像换了一个人,精神神,漂亮亮地去娘家了。第二天来还衣时,还带了几个鸡蛋给我母亲。

有了第一次,就免不了三次四次以致无数次。母亲的新褂被三婶借过以后,就不断有人来借了。母亲极爱面子,从不轻易得罪人,明明不舍得,还是违心的把那宝贝褂子往外借。村里一些妇女知道我的母亲好说话,也就频繁地来借衣。经常的借出,经常的洗涤,那新褂子就再也不新,我看见母亲收那褂子时,神情里多了惋惜少了爱意。

有位大伯母,素与我母亲不和。她认为我母亲娘家成分高,是可以欺负的对象。她来借衣就毫不客气:“把你那件蓝士林褂子借我穿两天。”虽说是借,口气却像是命令,母亲自然不悦。

“那褂子你穿可能太小,不知可套得上。”母亲用这话委婉的回她。谁知那大伯母更是盛气凌人:“怎么了?小了也借给我穿一回,人家都行,我不行么?”母亲的新褂子也有被这样强行借走的时候。受了窝囊气,母亲就悄悄地在灶后流眼泪。我们也知道母亲的伤心,并不是舍不得那已被许多人穿过了的褂子,而是心中无法宣泄的屈辱。

大伯母没有亲自来还衣,是叫家中小孩子送来的。母亲接过手看都不看,顺手就挂在进门处的墙壁钉子上。后来有人来借衣,母亲直接从墙上取给她们。新衣被许多人穿过已不再新,上面还有了油渍,久之也就没人来借了。

母亲没钱做第二件新衣,竟也成了借衣人。她和我的一位堂嫂友好,有次走亲戚,堂嫂把她才洗过一水的新衣,亲自送来给我母亲穿着去“做人撑面子”。自此,我的母亲就把那堂嫂当做了亲人。

互相借衣穿,是物质贫困所造成的一种状况。在极度困境里,人们的爱美之心没有被泯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照样强烈健康。在家庭里,多子女的妇女们,可以说是生活在最艰苦的前线。她们没有精神颓废,尽量想办法让自己好看一点。亲友之间,互相帮助着度过“儿女荒”,用借来的衣服把自己的颜面支撑着。现在想起来,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挺能令人感动的。

母亲到老年,时髦衣服已经是满箱满柜,可仍然不忘借衣穿的时代。经常叨念她向谁借过衣,谁又向她借过衣。我知道,她怀念的不再是衣服,而是她那辈人之间的情分。

□潘爱娅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