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务工李梅
走着走着 就散了
走近你 聆听你
站好最后一班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务工李梅

 

第一次见到李梅是四年前。当时公司在电厂成立了一个项目部,她在项目部从事粉煤灰化验工作。她工作出色,一个季度受到四次业主方的表彰,部门领导派我和另一位同事去采访她。

我和那位负责摄像的同事按照地址转了三次车、步行了二十多分钟才到达位于一片荒野之中的项目部。李梅所在的化验室不大,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各种设备、仪器归置得井井有条。李梅正在师傅的指导下做滴定实验。白净的脸庞上神情专注,一双乌黑清澈的杏仁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刻度,一身朴素的工作服掩盖不住她的美丽。

等她做完实验,我们说明来意,她微笑着谦虚地说:“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我只做了很少的一部分……”一旁的师傅打断她:“别太谦虚了,你任劳任怨地做了那么多,应该让大家知道。”

那天,从李梅的师傅和同事口中得知:李梅是劳务公司派遣到我们项目部的一名劳务工,虽然工资不高,但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岗前培训时她就比其他人认真、努力,每一本培训资料都翻看得卷了边儿,每一页书边都做了密密麻麻的说明,每一次作业都保质保量完成,上岗后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其他同事经常向她请教,她总是很热心地传授知识和经验。有一次她代表项目部参加业主方举办的化验技能比武,那段时间恰逢机组检修,工作特别忙,她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背题目、查资料,常常下了班还不回家,泡在化验室里练习实操,双脚站得红肿,手指磨得通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比武中,她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

面对同事的夸奖,李梅笑道:“我是职校毕业,文化水平不高,生怕学不会这些化验业务,工作上拖后腿,所以只有不停地学习。”

那次采访,李梅给我留下了虚心好学、勤奋上进的好印象。

后来,我从女工委员那里得知:李梅的父母和公婆都体弱多病,长年离不开药;丈夫很早就下了岗,在建筑工地上揽些零活;她到项目部工作之前,卖过早点、送过牛奶、做过保洁,生活艰辛可想而知,所以她才这么珍惜这份工资并不高的化验员的工作。分工会开展“姐妹献爱心”活动时曾把她列为帮扶对象,她坚决拒绝了,说自己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已经很知足了,还有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把温暖送给她们吧。这件事让大家对她又多了几分尊敬。

李梅所在的岗位属于“窗口”岗位,因为要接待前来化验的客户。客户经常把钥匙、水杯、手机、钢笔等物品遗落在窗口,李梅看见了就会保管好,挨个儿询问谁丢了东西。有一回,一位客户不小心把钱包落下了,李梅找到客户在化验单子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打了四五个电话找到这位客户,把钱包“完璧归赵”。客户感激不尽,当即掏出几百元钱往她手里塞。她坚决不肯要。有人问她:“那位客户给你的酬金你为什么不要呢?你家里困难,这笔钱不是正好雪中送炭吗?”她庄重地说:“我把拾到的东西物归原主,只是举手之劳,也是应该做的,怎么能接受他的重谢呢!”

去年厂里组织“先进工作者”外出培训,我正好跟李梅同行。一路上她的包里装着一本《化验规程》,坐车时、吃饭前、晚上睡觉前,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她说已经养成习惯了,手边不带本书就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由衷地说:“我要向你学习!”

这就是李梅,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劳务工,热爱学习、珍惜工作、自强自立,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赵闻迪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