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在微信群、朋友圈流传文章称:“(5月)15-25日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食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下去——(园林办)”。针对上述传言,上海市林业局于5月9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绿色上海”进行了辟谣。(5月9日 澎湃新闻)
实际上,类似的谣言,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并且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年只出现一两次。但是,尽管有园林部门的及时辟谣,依旧有不少的网民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是心怀好意地“转告”他人。
这样的谣言很值得深思,年年复发究竟是因何所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地方出现过白蛾,若不然人们对撒药治蛾也就不会深信不疑。不过,这同时也体现出,公众对防治白蛾权威信息获取渠道的缺失,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将治理白蛾的常识及信息告知公众,相必,也不会让热心于此的群众上当受骗。其次,与制作传播谣言的违法成本较低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大部分转发者并不清楚是否为谣言,完全出于好心,这就无形中,充当了谣言“二传手”的作用。但是,这些转发者,一般“无伤大雅”且没有造成一定后果,事后也鲜有人会追责,也因此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秉持“多一事总比少一事”的态度,对信息肆意转发,就助推了谣言的传播。
网络时代,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越来越便捷和迅捷,但网络不应该成为谣言滋生地。虽说遏制谣言需要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但是更需要每一个人付诸努力,不制谣,对待身边的事物切忌偏听偏信,才不会成为谣言的受害者,更不会成为造谣者的“帮凶”。如此,谣言在网络的世界里才会消弭。□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