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不到11点,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五街坊社区的养老驿站就热闹起来了。饭菜还没做好,十多位老人就凑在一起聊家常,排队等着打饭。这个新开一个多月的养老服务驿站成了不少社区老人常来的另一个“家”。半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废弃的木工厂房。(5月3日《北京日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1月,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350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将突破400万。另据测算,全市大约有96%的老人居家和社区养老,另有约4%的老人是在机构养老。
现如今,许多家庭都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父母年纪大了,和子女并不居住在一起。子女每天要上班,早出晚归的,只能在休息日或晚上下班后去照看一下。而平日里,一些体弱年迈的老人还要自己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的确感到力不从心。
养老驿站的出现,让许多老年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在这里不仅有可口的饭菜,还有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众多的老街坊们还可以开心地聊天、玩牌下棋。但我们也应看到,把到今年底再建成的200家算上,连同去年已经建成的150家,总共也就350家,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如何加快建设养老驿站步伐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一是加大宣传政府的激励政策的力度,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养老企业加入到养老驿站经营行列中。二是加强法律规范。建立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机制,公开程序,统一标准,让企业公平竞争。三是对社区居民要公开政府投入、运营方资质及经营状况,让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形成健康有序的养老市场格局。□许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