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人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在生活节奏越发加快的今天,一句“没时间”成为不少人拒绝读书的借口。其实,在繁忙的工作背后,不少新式的阅读方式正悄然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电子阅读受年轻人热捧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其中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的用户规模达到3.33亿。这串数字的背后,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书籍的重要方法。
现如今,电子书已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与纸质书相比,它具有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携带简单省力,载体小巧方便、环保,节约资源等优点。相比于传统纸质图书的厚重不便,“电子阅读的方式不仅存储量比较大而且更轻松便捷。”地铁里一位手持阅读器的年轻人说道。
电子阅读器是专门用于显示书籍、杂志、报纸和其他印刷品来源书面材料的数字版本的便携式、低能耗、高分辨率的设备。在购买电子书阅读器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待机时间、屏幕的材质尺寸、支持的文件格式等因素。
特色书店让阅读不打烊
“要是晚上下了班能来书店坐坐,也不错。”不少人白天为各种工作而忙碌,晚上书店按时打烊,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人错过阅读的时间。2014年4月18日开始,三联韬奋书店正式开启“不打烊书店”。全天24小时不打烊的模式,满足不少书虫夜间的阅读欲。
除去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还有不少有特色的书店,用主题文艺沙龙、名家读书分享会、读者见面会等形式,把喜欢阅读的人吸引到书店里。比如,2006年初创办的“单向街书店”,从圆明园的小院搬到了蓝港,又搬到了年轻人聚集的朝阳大悦城,在这里,不仅可以安静地阅读,还有机会和顶级的作者、编辑、音乐人围炉夜话,享受线上线下阅读和分享的快乐。
此外,很多书店也很注重自己的图书衍生创意产品开发。将餐饮、文具、手工制作集中在书店中,让阅读者在书店体会到更多元的文化氛围和感受。
地铁上享受国图资源
因为工作繁忙,或者距离、时间等成本,不少人现在很少走入图书馆阅读。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其他领域的企业,却将自身的优势和图书馆资源有效结合,由此让更多的优秀出版物“移动”到人们的身旁。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地铁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公共交通企业,京港地铁在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客运服务的同时,与沿线的国家图书馆联手,通过与国图共同打造M地铁·图书馆项目,将阅读文化、阅读资源引入地铁、引入乘客的日常生活,为乘客提供更为丰富的乘车体验。
2015年1月,由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创意发起的大型公益项目——M地铁·图书馆项目启动。依托地铁这一公共交通出行平台,开放部分国家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免费为公众提供优秀图书和相关主题的阅读活动。
M地铁·图书馆项目开展至今举办过多项主题活动。 比如,M地铁·图书馆通过设立站内图书馆、打造图书专列、主题车站、开展图书漂流互动活动等形式,向乘客推荐不同主题的经典著作,并实现优质电子图书的在线免费全本阅读,方便公众利用碎片化的出行时间享受阅读的乐趣。
自开馆以来,M地铁·图书馆在京港地铁所辖4号线开展了“我们的文字”、“年画:把你的新年愿望张贴起来”、“品红之‘道’- 生活中的红楼梦”等6期主题活动,共开放国家图书馆60册电子图书的免费全本阅读资源。
据了解,M地铁·图书馆作为京港地铁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未来将围绕不同阅读主题,打造主题车站、主题列车、定期举办读者互动活动等。
纸质古旧书仍受关注
在2017北京书市上,为了满足广大古旧书、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需求,书市特意设立了古旧书展区。展区由在古旧书业享有盛誉的中国书店旗下7家门店联合展出的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等多个门类5万余种图书组成。
在这里,购书者不仅可以看到“高大上”的线装古籍,还能买到珍贵的老版本文史类精品图书。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书市仍然延续了“换书”这一广受欢迎的传统项目。“我们根据旧书的质量和品相,给读者兑换面额不等的‘换书卡’,读者再凭手里的卡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中国书店换书区负责人介绍。换书活动不但丰富了书市图书的品种,而且可以提高书籍资源的利用率。
“古旧书承载着历史与回忆,对于怀旧主义者,来书市淘古旧书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一大人生乐趣。”李大爷今年69岁,平常最爱看书,而且涉猎广泛。他的手提袋里装满了当天淘到的10多本宝贝。
此外,作为中国较大的中文旧书网上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积极参与历届书市活动,将网上店铺“搬到公园里来”变成实体展位,实现与读者的线下交流互动。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