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军工厂的日子
温暖的“受贿”
我的“曹大婆”
将春天付给你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4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军工厂的日子

 

1971年,我作为541军工厂第一批学徒工,被送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拖拉机厂,学习热工仪表三年。当时,541是个新建军工厂,十八个分厂,六万余名职工,分布在山沟里。工厂自成体系,有自己的粮站、医院、商店、学校、铁路等。

有一年春节,单身职工大都回家过年了,宿舍内空荡荡的,异常冷清。当时我在广播室值班,电话班、地震办也有几位单身值班。有人提议,不如大家抱团过年,于是,每人交5元钱,在电话班宿舍搭帮起灶。倒班休息的人,主动担当起采购任务,到附近集市上,买菜,买肉,买鸡蛋等。会做饭的人掌勺,其他人打下手。那几天,顿顿饭花样翻新,吃的香,喝的美。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赶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寂寞和烦恼。

当时,有两位高干子女的北京知青正在谈恋爱,那日,男孩在楼下,想抽烟了,冲着二层电话班宿舍窗口喊:哎,扔下来一根“大炮”。女孩犯坏调皮,支使会卷烟的人,卷了一颗特殊的“大炮”扔下去。男孩仰头,双手接住,点着后猛吸一口,立刻吐了出来,原来,纸里卷的不是烟叶,而是炉灰。此刻,站在窗口的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几个女孩,前后脚结婚生子。孩子们也是发小,是一个幼儿园的小伙伴,也是一个学校的同学。他们天天一起玩耍,结伴跑到田野打麦场上,在麦秸垛上追逐嬉戏,天黑了,仍不愿回家。当他们被大人接回家,满头大汗,小脸儿花瓜似的,头上、身上沾满了麦秸屑。有一年,我们带儿子回京探亲,同院的孩子炫耀北京有这个有那个,我儿子不服气地问:北京有麦秸垛吗?顿时,几个孩子鸦雀无声。我们的孩子,就这样随着父母在外,“野蛮”生长着。

1987年,我们调回北京,儿子天天嚷着要回541军工厂探亲,要看望那里的小伙伴、老师和叔叔阿姨。我们之间、我们的孩子之间,在那个特殊而封闭的环境里,积累了家人一样深厚的感情。忘不了我怀孕时,因为爱人到北京学习,工会小刘隔几天帮我把积攒的炉灰,一桶桶拎到楼下。忘不了端午节,爱人出差不在家,我和孩子收到了邻居们送来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香甜粽子。平日里,大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也都要支使孩子相互送去,好东西、共分享,有困难、互帮忙。

如今,离开541军工厂已经30年了。每每忆起往事,心里还总是暖暖的。

□秦景棉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