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莲花河畔
父亲树
为梦想起航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莲花河畔

 

1959年北京的雨水特别大,连降暴雨。创30年之最(1951年至1980年,年降水量为1600多毫米)。那年夏天,北京莲花河畔虽运来不少加高河堤的沙袋,但情况仍然十分紧急。原来很深的河床,已经平槽了。

当时由于连降大雨,原宣武钢厂食堂里的水都已经没膝盖深了。为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厂党支部书记带领职工在河边排涝,突然出现泥土塌方,全部落入水中。这时会游泳的职工奋力抢救战友,使部分职工脱险,但仍然有七人下落不明。莲花河的桥被洪水冲塌了,我目睹一个人从一个桥洞艰难地试图横渡游到另一个一二米远的桥洞,结果一下子就被水冲走十几米远了。可见水的流速非常快。当时临时组成个宣钢抢救队,但队员身体素质、游泳技术都不具备抢险能力。抢救队中有位五六十岁老人胃疼得直不起腰还坚持要下水。因为落水的人员中有自己的女儿,他哭喊着:“早上父女俩一起来上班,晚上一个人回家,无法向老伴交代啊!”说拼上老命也要将女儿救上来。

危难时刻,他们想起了人民子弟兵,向海军司令部进行紧急求援。马上,一支海军救援队闻讯赶到。这些挑选出来的海军战士个个身材魁梧,身高均在一米八以上。游泳裤上印有“东海”“南海”等字。这些在大海里锻炼过的“蛟龙”,在湍急的河水中表现出高超的游泳技术。一位下水几分钟就摸到一个溺水者。溺水者尚穿着工作服、雨靴,据说是为抢救落水战友跳到水中的。岸上白衣战士马上做人工呼吸,紧急转送医院。不断看到海军战士奋勇入水时的身影,听到他们出水后传递信息的呼喊。经他们努力,七个落水者全部被救起。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但人们并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淡忘当年在莲花河畔奏起的这曲动人心弦的军民鱼水情。

上世纪60年代,莲花池水里开始泡编筐荆条,河水开始受到污染,气味很难闻。1968年前后,北京时兴养热带鱼,浑浊不堪的莲花池一度成为养鱼人捞鱼虫的地方。

1993年,北京西客站工程在莲花池畔开工。当时曾有人设想将车站建在莲花池上,以便于在低洼的池底建造车站的地下部分。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向有关部门阐述了莲花池与北京古城历史沿革的重要关系,建议给予保留和保护,最终,车站选址避开了莲花池。

2000年底,荒废已久的莲花池被建成公园,从玉渊潭引来的清水注入池中,从此莲花池里又现莲花。重现800年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

□孙家汇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