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自来水符合国标,请市民放心”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净
“这一冬,家里暖和多了”
“晒蓝天” 北京人有了更多获得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冬,家里暖和多了”

 

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去添煤,打开燃气取暖系统,简单设置后,就能让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用了一冬空气源热泵的大兴村民李卫芳到现在都在为村里“煤改电”而感到惊喜。“这一冬,家里暖和得和住楼房一样,想也不敢想村里也能用上高科技采暖设备,再也不用烟熏火燎捅炉子了。”

在李卫芳的院子里,一个名叫空气源热泵的机器正在运转着,“这机器两万多,我们一分钱没花。电钱政府也给补贴一多半,估计补贴完这一冬取暖自个也就掏一千多块钱,比烧煤省多了。”李卫芳坐在温暖的家里和记者唠着家常,“村里人都特别满意。用上电采暖,感觉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李卫芳说:“政府这么大力度地投入,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这几年,大环境我不了解,但我家的小环境明显改善了。小家干净了,大家的环境自然也会提升。”

和李卫芳家一样,截至2016年,全市已完成663个村庄22.7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预计2017年还会有500个村庄用上电采暖,200个村庄用上煤改气。

北京市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只是治理大气的一个缩影。这三年,全市使出“洪荒之力”打响了抗霾攻坚战。

2014年3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三年来,各项污染排放不断减少。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从污染物长期变化来看,自2013年监测以来,北京的PM2.5浓度在波动中逐渐下降,累计降幅达19%,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如果说李卫芳家的变化是个小环境,京津冀地区这个大环境三年来在大气治理方面也发生了质的突破。三年来,三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相互支持、砥砺前行,不断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深化,区域空气质量取得整体改善。

2016年4月,京津冀三地统一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2016年底,京津冀三地统一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为下一步统一应急预案、统一应急措施力度提供了基础……经过三年的协同治理,京津冀区域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取得了整体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SO2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119、31和4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34%、55.6%和4.5%,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6.8%,较2013年相比上升19.2%,区域平均重污染天数则从2013年的76天减少到33天,下降56.1%。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