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二孩妈妈更易产后焦虑
旅途常见腹泻 驴友要洗净瓜果
丰台工商分局 取缔无照经营电动自行车商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孩妈妈更易产后焦虑
专家建议:心病还得“爱”来医
 

随着“二孩潮”的来临,二孩产妇的诸多心理问题也成为准妈妈们热议的话题,有专家认为二孩妈妈比首次生育的女性更容易遭遇产后抑郁。对此,本报记者专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云珍,为二孩妈妈心理健康开出“爱”的良方。

现象:

精力有限 带二孩“累感”明显

36岁的赵岚刚刚结束产假,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虽然生完二胎后,我休息了将近六个月时间,但现在还是觉得自己的状态很难恢复。”赵岚告诉记者,由于精力有限,她一方面要照顾年幼的二孩,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家中“老大”的情绪,再加上繁重的家务活,赵岚根本就没有办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除了在工作中感到无力,赵岚在同时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也常常会觉得“不知所措”。“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对于照顾孩子这件事,总觉得力不从心。”赵岚告诉记者,特别是产后初期,疲惫感让她常常觉得心情不好,容易发脾气。

“自从生了老二,我的脾气也变得大起来,有的时候发脾气自己都控制不好。”起初赵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因为产后抑郁,幸好细心的丈夫发现了她情绪上的问题,及时帮她调整,才没有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但疲惫感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有的时候,我会选择逃避,下班后不想回家面对两个孩子。”赵岚说。

产后焦虑

二孩妈妈情绪难控制

赵岚的产后抑郁的症状并不是十分严重,在采访中,职工孙立霞讲述了她四年前产后抑郁的经历,却让人冷汗直流。

“我当时是违反了国家政策,要的第二个孩子,原因是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婆婆坚持要我生二胎。”孙立霞告诉记者,当时她的大女儿还不到三岁。由于心里一直担心第二胎还是女孩,又惹婆婆不高兴,孙立霞在整个孕期都提心吊胆,还曾尝试询问B超医生胎儿的性别,但没结果。

“生产前,我就已经陷入了焦虑,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丈夫身上,弄得家里气氛非常差。”孙立霞说,等到二胎出世,面对自己的第二个女宝宝,她顿时觉得没脸再见婆家人。“虽然婆婆没有说严重的话,但我心里一直不能释怀,甚至有了带着二女儿‘一了百了’的想法。”于是,孙立霞拒绝给孩子喂母乳,整天因为琐事默默哭泣或大发雷霆,情绪常常陷入失控状态,且不与人沟通。

丈夫发现了孙立霞的情绪不正常后,主动带她去看心理科医生,在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的双重作用下,孙立霞的产后抑郁症才得以慢慢缓解。

分析:

产后抑郁不可小觑

所谓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为什么现如今产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女性越来越多呢?据调查显示,一方面是生理因素,即怀孕、生产会使得女性的激素水平产生很大波动,特别容易出现精神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生活压力加大,丈夫为抚养孩子更加努力工作,忙碌的同时可能忽视了对妻子的关心,而急需关爱的女性则产生强烈的被忽视感,从而产生精神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常常有关于产后抑郁造成产妇、幼儿非正常死亡的新闻爆出。很多精神心理科医生认为,治疗产后抑郁要把握关键的产后3个月。产后3个月是女性身体和内分泌逐渐恢复的关键过程,此时产妇自身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作为丈夫,应尽可能与产妇多陪伴,多交流。

专家支招:

丈夫应更多点爱

用心关注孕产妇

“女性在孕期和产后若出现抑郁表现,应及时寻医就诊,学会自我调整。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帮助女性度过产后‘阴霾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云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用心、用爱关注孕妇和产妇,特别要关注二孩妈妈。”郑云珍说,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有过一次生产经验的女性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其实不然,二孩妈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并不亚于首次生娃的女性。

郑云珍建议,产后妈妈们应注意心理调适,抱着坦然的态度接受这一切,这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同时,产妇在产后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调整,总会形成平衡,而使自己适应新的生活。

“另外,产妇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尽量让家人明白,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变化。”郑云珍表示,在此期间,丈夫的角色非常重要,每一个做法都会影响产妇的情绪。所以身为丈夫的男同胞们应该主动协调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除在生活上应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倾诉,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家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郑云珍还说,丈夫有责任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