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IT精英合伙 干起互联网农业
有书共读掀起 再读国学经典热潮
当传统行业 遇见互联网……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IT精英合伙 干起互联网农业

“人民公社”农场
 

在大兴区长子营镇北泗村有个被称为“人民公社”的农场,农场通过互联网让城里人吃上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36岁的朱立南是这里的“公社书记”,与三位“副书记”一起干劲儿十足。

其实,四位“合伙人”两年前还都是IT精英。朱立南是某外企中国区销售总监,张吉则是一名职业经理人。邓文和杨林合伙在石景山区开一家互联网公司。

之所以当起“农场主”是希望通过自身精通互联网的优势,让传统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2014年10月,朱立南迸发出在农业上发展的念头。想法立即得到邓文、张吉、杨林的赞同,4个人进行了分工:朱立南做客户服务和市场开发,张吉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办理农场手续等事务,邓文、杨林掌管物流配送和电商平台研发。

精通互联网的他们,对如何经营好一个电商平台、研发一款软件手到擒来,可对农业领域却一窍不通。选址承包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品种选择……一个个现实问题都摆在面前。

2015年初,在朋友介绍下,他们相中了一块拥有连栋温室的基地。地是租下来了,可基础设施的陈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由于此前的经营者种植管理粗放,园区内所有的设施都要大修,连温室内的灌溉管线也进行了重新铺设。

改造完园区后进入4月,头茬蔬菜种植就得马上跟上。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长子营镇农技推广站总农艺师冯国平,为他们提供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种植技术员和第一批蔬菜种苗。

解决了技术难题,23个温室很快正常运转,豆角等20多种蔬菜生长旺盛。然而,对他们而言,打理好这个农场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运用互联网,打造一个农业O2O销售平台,实现消费者、种植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这些问题还等着他们行动。

为给农场注入互联网元素,承包之前,开互联网公司的邓文和杨林便研发出了新聚点电商平台,朱立南则负责在前期积累的客户群体中发起预售蔬菜。目前,他们研发的电商平台,经过两年的运作,每天订单都有200余个、销售额5万元。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朱立南觉得农场已经开始进入稳步提升的阶段,他们没有满足现状。“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朱立南说,今年计划继续发展会员制的平台,配送方面今年改由顺丰全冷链派送。

朱立南还表示,虽然通过互联网变革了传统农业的运营模式,但这两年的实践,发现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推广工具,不能依赖互联网发展农业,“之前也通过互联网搞大范围宣传,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家关注的并不是宣传效果有多好,只有产品品质过硬才能真正有人买。”朱立南说,要想把这个当成事业干好了,互联网只是一个宣传和交易的通道,最重要的还是把地种好、菜种好。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