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立法规范广场舞具有样本意义
真情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黑臭水体治理 关键要建长效机制
联合惩戒
要狠抓食品安全 消除餐桌上的“毒瘤”
《春节自救指南》恶搞之中有真意
“过年回谁家” 需要用智慧解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7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法规范广场舞具有样本意义

 

立法规范广场舞,宜堵更宜疏。对于广场舞这项涉及亿万群众的积极的社区文体活动,城市管理者应加强扶持、管理和疏导。

17日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审议《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因“广场舞”而扰民等问题今后将有法可依。草案规定,单位和个人举办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应当遵守健身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合理使用并爱护健身设施,不得扰乱公共秩序,不得宣扬迷信,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1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裨益身心,已成为社区文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出12套广场舞,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广场舞噪音扰民,引发纠纷不断。如此语境下,《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规定“全民健身活动不得扰乱公共秩序,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表明治理广场舞扰民问题,将有法可依,具有示范意义。

据网络相关调查显示,七成网友认为,广场舞制造噪音,有扰民现象。以至于广场舞扰民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全国现象”。特别是,此前有的地方曾发生过居民扔物、泼粪、放狗、鸣枪等驱赶舞者的过激行为,更是将广场舞扰民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广场舞成“扰民舞”,看似一个小问题,却也是一道民生难题。如何满足人们喜欢健身和追求安静的不同诉求,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可见,将全民健身入法,广场舞扰民的问题当会迎刃而解。首先,由公安部门牵头,与环保、文体、城管等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合理有效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同时,指导社区广场、公园管理处,对广场舞组织者实行登记制,一旦发现有噪音扰民现象,直接联系组织人进行劝导。特别是,规定跳广场舞的起止时段,设备的音量大小,避免噪声扰民。此外,在对广场舞进行依法规范、制度约束的同时,应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使其趋利避害。当然,重塑和谐邻里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换言之,立法规范广场舞,宜堵更宜疏。对于广场舞这项涉及亿万群众的积极的社区文体活动,城市管理者应加强扶持、管理和疏导。首先,既然是广场舞,就必须建设有相应的文化广场。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舍得投入,并做好规划设计,在远离办公、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场所的地方,专门修建公益性的文化广场,供市民娱乐休闲。同时,应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干预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邻里关系,激发出人性中的善能量。比如,通过举办“邻里节”、开办社区“网上家园”、发放“睦邻卡”等睦邻活动,为邻里间提供面对面交流情感、化解矛盾、互相扶持的平台,让社区大家庭里的居民真正和谐相处。

□汪昌莲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