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北京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把职工心声带上了会”
老旧小区改造 将通州纳入试点范围
张家口、承德等地 应率先试点京津冀医养结合
郭洪美委员跟治堵较上劲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淑兰委员:
“我把职工心声带上了会”

 

“我把职工心声带上会来了。”正在召开的政协全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通州区总工会副主席徐淑兰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实施非公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提案》,这个提案正是去年年底政协委员接听12351职工热线时由职工心声得到的线索。

时间“穿越”到去年11月24日,当天,徐委员来到12351热线平台接听职工热线,令徐委员没想到的是接听的第一个热线就具备普遍性,涉及的人比较多。一位姓朱的退休职工反映,他所在的企业有60年的历史,1952年建厂,2002年企业改制,变成无行政主管单位,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有1200人,90年代后主业减少,2006年不再进行生产,以出租为主要盈利方式,现在只有在职员工20人,退休职工500人,企业现在已经不再招新员工了,将来退休职工由哪里管?社保局告知不接收这种改制企业的退休员工,这就意味着500余名退休职工没有人管理,而像这样的改制企业退休员工不在少数,希望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

“这位职工反映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而且他提出来的建议很好,也不难解决,我回去之后又联系了那位职工,马上着手调研,赶在两会时提上去。”徐淑兰委员对记者说。

徐淑兰调研得知,2001年,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工作实施方案(送审稿)》。北京市开始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这项工作。2011年北京市又出台了《关于非公有制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的操作办法(征求意见稿)》,扩大了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范围。但统计显示,北京市社会化退休人员超59万人。但是还有很多非公企业退休人员没有纳入社会化管理。

徐淑兰认为,当前实施非公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速度不够给力。截至2015年,北京市有退休人员300多万,至今应该更多。按照目前发展的速度,退休人员的社会化还需要很长时间,对于面临员工即将全部退休的企业,时间很紧迫,这些企业的退休员工会面临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窘境。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政府层面加强对非公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进程,在制度层面有所保障。退休人员有一部分已经纳入了社会化管理,但还是有相当比例的退休人员的人事关系依然保留在原单位,这其中有一部分虽然也得到了保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隐患,例如一些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一旦不好,退休人员就很难有保障。还有一些在职人员少、退休人员多,也不再招聘新员工的企业,退休人员面临着终有一天无人管理的境况。

徐委员还建议退休人员的档案就近放在自己所在的社区,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原因,行动多有不便,如果能够把档案放在社区管理,就会方便老人行动,有什么事直接找社区,满足需求,解决问题,而且对于已改制或已腾退的那些企业,防止退休人员档案无人管理的情况发生。

□本报记者 孙艳 文 孙妍 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