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平遥访古
北海公园
偶遇醉翁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遥访古
在山西,孔祥熙的故乡,晋商的摇篮,我造访了常家庄园、乔家大院,感觉就像漫步于一座浓缩了的古色古香小城;再赴平遥古城,又宛如来到一个放大了的庄园。徜徉恍惚,时空交错,难掩流连忘返之痴情。
 

古城县衙,平遥心脏,过去县太爷的衙门庭院如今真正是向平民开放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四面八方的人群将原本空旷的前院内外挤得水泄不通。适逢“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开幕式,各国的摄影家、艺术爱好者与民众云集。锣鼓喧天,彩旗拂面,欢声笑语,代替了当年县太爷升堂庭审的肃静。县衙后面的内庭以及侧面的院落、房屋也都化腐朽为神奇,布置成随形造影效果奇特的摄影展厅。古城墙内,谈笑风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与世界,远古与现代,生活与艺术奇妙地拉近了距离。

平遥古城在19世纪的中后期是中国金融业早期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出现在平遥。清朝末年,山西票号33家,平遥就有22家。始创于清代的日升昌所在的平遥西大街,当年集中了数家大规模的票号,有“大清金融第一街”之称。日升昌票号后院正屋前一副鎏金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轴独局奇”,端着财大气粗后的气派与格调。

漫步平遥古城,迤逦于原“大清金融第一街”,遥想中国金融史的一页就从这里掀开,不禁对这里的每一块地砖、每一座门面刮目相看,慨叹三晋大地的子民何以能开风气之先,在理财致富之途独步全中国?历史迈过了封建王朝的门槛,市场经济的激活又将带给平遥古城多少新的生命力?

不过,我从古城携回最深的印象,还是在城楼上看见的一幕。登上城楼,处处是景,移步换景,那一侧人群围观之处,好似时间定格于民国初期的画面,又仿佛比拍摄电影的场景还要逼真。只见一位身穿蓝褂子外套红布马甲、头戴瓜皮帽的黝黑老汉,表情有点儿狡诈,也不失憨厚。他拉着一辆黄包车摆起了架势,众人争先恐后地抢拍镜头,对那老汉口中蹦出的一声声乡音甚浓的吆喝,下意识的喝彩不已。再看那黄包车上坐的“道具”,显然是游客即兴打扮成民国时代的人物,头顶黑礼帽,手握文明棍,跷起二郎腿,自得其乐,却也做态得很。只是小小场景,置于这古城墙楼一隅,便似乎被赋予历史的气息文化的意味,原本好笑的粗俗的似乎回归于本色甚至雅致,内里乾坤春秋,耐人寻思。

来不及打听老汉置办那一套“行头”连同黄包车需要多少本钱,想必他也感念世代留存至今的古城墙,于今竟然造福他和其他更多的人,不仅带来生存的依托,也平添几许灵气与欢快。

在众多景点的对比观照下,这一幕以其原始和复古的形态更博得人们的青睐,在于它尽管同样是仿古的形式,却以拙朴略胜于其他种种拙劣。繁华逝去,热闹褪尽,老汉那声声粗放而又悠远的吆喝,尽管听不清意思,却是何等的牵系旅人的情怀,牵引旅人的遐想。听!那拉长的乡音里蕴涵了古城的精魂,一声声都是远古历史对现代文明的呼应。

平遥古城呵,凭借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延续至今,欲为世界保留一个袖珍型的文明古国的样板?抑或,泱泱华夏千年翻天覆地的变革,世人蓦然回首,才察觉某些不可复制无法再造的东西是何等难能可贵。

一座小城蕴藉了大世界的精华。一座古城折射出现代化的理性。

游玩平遥古城,可以挑选几个感兴趣的景点参观后,乘车前往乔家大院继续游玩,然后返回太原。比较推荐的是在古城内住一晚,看看古城的夜景,也可以租辆自行车,去那些小巷子里体验真正的平遥,看人文风俗或者拍照摄影都是很棒的题材。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整个平遥年味十足。城内都是老院子改的客栈,平时价格不贵,完全可以找到几十块,干净整洁的住处。

□王贞虎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