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遏制校园霸凌需反思家校教育
网络支付是个趋势
避免“过劳死”悲剧 须破除“加班文化”
把急救车当专车 特权思想在作怪
睡眠不足
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署名推荐干部 可防带病提拔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昨日上午,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在比赛过程中,多名参赛者看到有跑者瘫倒在地,旁边有医护人员施救,但没有救活。下午组委会发布通告证实有参赛者死亡。通告称,本次比赛途中,有两位参赛选手倒地,后经抢救无效死亡。(12月11日《新京报》)

又有2人因跑马拉松而丢掉了性命,而且这种悲剧绝非首次上演。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的3年中,仅经媒体报道过的,便已有14人因跑马拉松比赛而猝死。

马拉松这项运动,不论是半程也好,还是全程也罢,在笔者看来,均称得上是一项极其消耗体力且不宜全民推广的极限运动。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近年来,这项运动竟然在国内各个城市逐渐大热了起来。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显示,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仅截至2016年11月便有306场之多。

如此多的赛事,安全如何保障?对于那些只图“热闹”或者心血来潮想要挑战自我的非运动员来说,又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笔者以为,既然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挑战体能的极限运动,那么,举办者连同参赛者本人便应该有一个相对科学与合理的预判标准。

首先,作为举办方来说,必须对参赛者进行严格的健康筛选,以尽量减少猝死悲剧的发生;其次,作为参赛者本人更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切勿盲目乐观;再次,作为非专业运动员来说,一定要摆正参赛心态,重参与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注重最终参赛成绩,别把胜负输赢过于放在心上。

总之,不论是举办者还是参赛者,都应该切记,马拉松比赛不是一项任何人想跑就能跑的运动。也唯有把握住上述三条原则,才能使马拉松运动的魅力更加增强,并且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乔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