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双温柔手
女工委员晓梅姐
青春里缺失的勇气
世上最爱的人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双温柔手

 

过去,人们家里的东西不多,可每个家庭的孩子却不少,女人生孩子就像母鸡下蛋一样频繁。因为白天还要随生产队下地干活儿,许多女人到临产时,才会去叫接生婆,在家里生孩子。

林嫂是村里的接生婆。她当时有40多岁,丈夫去世得早,家里也有三个孩子,靠着接生的这门手艺勉强过日子。由于当时各村待产的女人很多,全指望她一个人。加上她对人非常和蔼,手脚麻利技术高超,所以深得大家的信赖。林嫂隔三差五就得赶赴各家去接生,这一带的孩子大多是她的一双手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每当女人快临盆时,男人们就会赶到林嫂家,用自行车驮着她,来到快要临产的女人跟前。林嫂的接生工具非常简单,一只搪瓷脸盆,一把剪刀和一些草纸,提在一个大网兜里。躺在土炕上的产妇痛苦不堪,林嫂却显得异常镇静,一边轻言安慰产妇,一边将那把剪刀放在火上烧烤消毒。她根据经验,大致就能判断出胎儿的体位是否正常,生产还需多长时间。

当时的农村,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大多的家庭都希望生出来的是男孩。凡是接生到男孩,林嫂可以得到两块钱的接生费,还可得到一个红包和一条毛巾。要是出生的是女孩,那额外的收入可能就没有了。但对于林嫂来说,最要紧的是保证产妇母子平安,她其实并不看重这些钱财。

林嫂曾经碰到过大出血的产妇,孩子出生了,母亲却离去了。当母亲的还来不及看一眼孩子,孩子没吃上母亲一口奶,一下子就阴阳两隔了。这样的事虽说不能完全怪接生婆,但林嫂还是深为不安,陪那家人一起掉泪。往后的日子,她还去做已生产妇女的工作,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寻找奶妈。

直到村上成立了卫生院,有了专门的妇产科,人们才将产妇送到卫生院去生产,从此林嫂的生意冷落了起来。没过多久,这种旧式的接生方法被淘汰了。

林嫂是80岁时患病去世的。方圆百里经她手接生下来的孩子,开枝散叶,绵延不绝。

□赵利辉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