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卡斯特罗曾登上 “二七制造”内燃机车
六班的兄弟
父亲的长征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班的兄弟

 

曾经风华少年,而今双鬓已霜染,心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回忆。偶然的翻看老照片,拾起了一段对六班兄弟情深至今的记忆。

哪年的春节记不大清了,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个春节。春节假期7天,7天全是我值班。那时“国营”粮库节假日值班可不是人到单位打壶水、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那么悠闲,尤其春节。国家的一个调拨令,东北的冻玉米一列一列地进关,一列火车玉米“捅”进粮库,值班的业务员您就“哭”吧!

那时北京各大粮库的装卸工大都招用河北兴隆的,兴隆大山里的小伙子大多“车轴子”汉,能干。但春节可就抓瞎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汉子们都“嗷嗷”叫地要回家过春节,你给多少加班费人家都不干,那边成列的玉米专列等着卸车,这边三四个班留守卸车的装卸工,一个班定额一天卸俩车,满打满算四个班一天卸八个车,可专列少着也得三四十节车啊。

那年大年二十九,车站电话通知夜里进四十节车。晚上,孤灯邪影下的我就盘算开了这四十节玉米怎么两天拿下,货位安排、机械搭配,关键是哪个班给我“冲锋陷阵”。这词儿绝无夸大,当业务员的手下没一两个关键时刻给你冲上去的班,没一两个干活儿“不怵”给你关键时刻卖把子力气的好班长,这业务员你就干不长。

胸有成竹,亏的我把六班“按”了下来。有蔡凤申这小子在,有六班这帮“兔崽子”在。

晚上食堂全是“硬菜”,明天就大年三十儿了啊,我特意多买了俩“硬菜”,端着菜盆儿直接奔六班。一进门,这帮“兔崽子”围着满桌子菜、酒已经“哥儿俩好啊!五魁首”地脖子爆着青筋地喝上了。

“呦呵!王头儿来了嘿!”“兔崽子”们全都起立。“王头儿来准没好事儿,是不是过节不消停?”“怎么着?我是丧门星?”三言两语,酒酣耳热之际,话题自然回到明天来一列玉米专列上来。我端着酒盅冲着班长蔡凤申说:“小蔡,这大过节的车站不让咱消停,你看……”话还没掉地上,小蔡“蹭”地站起来:“不就四十节玉米嘛?王头儿,给话儿。”那个时候,跟“糙人”“混”,就得一样“糙”地把他们当兄弟,当哥们,不捏着,你就还真得有点江湖义气。

第二天早晨,四个班长老早来领活儿,四双眼睛盯着我,看我怎么“派活”。卸车距离远近不同,用机械数量不同。库房卸车与站台卸车不同,我先捡好卸车的站台货位给了相对“弱”的班,最后把“难啃”的骨头给了六班。众人无话,拿着“活条”走人。

六班的“活儿”难啃,我换上行头,搭上垫肩跟六班一块上了现场。小蔡带着仨兄弟先卸一节最难卸的,我领着仨哥们儿也先易后难挑了一节。装卸工计件给钱,不用动员,上车就真跟打仗冲锋一样“嗷嗷”叫,装卸工的脸面就是“不怂”、不认“怂”。那天,我给了六班六个车,平常的3倍。六班分两个组,一组3节,至今清晰地记着卸第三节,已经扛了近120吨的小蔡和立国,趁着车上的撬车换车门的空儿,居然躺在垛上睡着了。

当见这哥儿俩睡眼惺忪、摇摇晃晃起身、晃脑袋醒神儿的动作,由不得胸腔一股子暖流,眼睛湿润开来。过年了,好不容易过个年,家里的一家老小都盼着“顶梁柱”回家团圆,可这帮可爱的兄弟,数九寒天的……我欠他们的!

天早已经黑了,空中炸响着爆竹,正是家家都在吃团圆饺子的时刻。我告诉食堂,多晚也得留着人,我们要吃现煮的饺子!

□王士全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