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蓝领”到“灰领”让工人更具科技化
严查违规牌匾 杜绝伤人事故
外卖平台要主动 承担监管责任
伪造彩票
关爱残疾人 是城市文明的标杆
警惕校园兼职陷阱
对“抱母散步” 更应多些反躬自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蓝领”到“灰领”让工人更具科技化

 

伴随着“机器工人”的崛起,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性服务的专门技能人员——“灰领”,会越来越紧俏。而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唯有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潮流。

“机器换人”以后,工人去了哪里?记者调查发现,“机器换人”之后,企业并不是不需要工人,而是更加紧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目前,市场上能熟练使用相应技术、能驾驭现代化机器设备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工人才普遍缺乏,需要更多的“灰领工人”。(11月27日《工人日报》)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大批量涌现,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比如,精度要求非常高的产品,人工制造质量无法保证,机器人无疑就具有优势,能不知疲倦、高标准完成任务;对高强度、重复性、恶劣环境工作岗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等等,总之机器工人的“性价比”要更高些。

或许,有些老一代工人,对机器人持质疑甚至是排斥态度。的确,机器人无法“将微小柔韧的部件安装到消费电子产品的紧密结构中”,还无法应对生产中的突发事件;再比如,熟练的技术工人会在生产中思考,会对技术与生产提出新的建议,有时会发挥工程师的作用,很显然机器工人无法实现“工程师”的作用。

这也正是机器人无法取缔人的根本原因。毕竟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机器只停留在“智能”水平阶段,而人类所特有的“智商”,是这些“新从业者”无法匹及的。不过,机器人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让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这些被机器人替代掉的单调重复、环境不佳的岗位,恰恰也正是新一代“90后”工人不愿意从事的岗位。

毋庸置疑,机器换人是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倒逼着“蓝领”工人不断提升素质与技能,以适应“ 机器换人”带来的新岗位的挑战,诸如,指挥官、技术研发、数据维护等这些岗位,就是“灰领”工人的用武之地。这一切的转变,无疑需要劳动者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技能,以适应新科技时代所带来的新职业变化。

不难发现,“机器换人”的趋势与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6.8万台;而今年前8个月,机器人销量已有4.5万台;据预测,到2020年,仅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产量就会超过10万台。而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直接反映着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也助推着劳动者科学素养的再提升。

人类的认知不会止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缔造着人类发展史上的“神话”。伴随着“机器工人”的崛起,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性服务的专门技能人员——“灰领”,会越来越紧俏。而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唯有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潮流。

□杨玉龙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