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防“剁手”为由迟发工资损害职工权益
应将智享自行车快速复制推广
救命技能 亟待普及
底线
职业“遛娃师” 安全是第一主题
垃圾分类回收要做好终端处置
让不文明语言 远离菁菁校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命技能 亟待普及

 

目前,我国公众急救技能究竟如何?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介绍,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公众在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较为欠缺。“这方面的培训率,发达国家能达到30%至40%,有些甚至达到70%到80%,而我国连1%都不到,可能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稍微高一些。以前国民不太重视急救培训,这几年才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11月5日《新京报》)

时下,近半心梗、猝死意外发生在公共场所,大多数市民因不懂急救,遇事只能“干着急”,导致有的因错过抢救时间而酿成悲剧。而今,我国急救培训率不足1%,非常低,这等于是敲响了普及急救知识的警钟,呼唤“救命技能”亟待普及。

有资料显示,最初的8分钟是意外死亡的第一个高峰,也是进行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因而,掌握一些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而普及“救命技能”,不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事情,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等全社会共同参与。

不仅要把急救培训纳入大中小学校和警校的课程中,还要在各社区设立急救知识免费培训中心,免费为公民培训相关急救技能,让急救教育培训走进千家万户;并为公民急救技能的培养与急救保护立法。像上海市那样,出台《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明确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并以此鼓励市民学好一技之长,多做“好人”,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人员死亡。毕竟,公共场所和专业执法、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黄金8分钟”的急救常识与技能,遇到类似事情就不会袖手旁观,公共安全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公民的生命安全就会有保障。□路可玫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