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师傅 叫“国庆”
还母亲一个秋天
把风景藏在心里
战备中的国庆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师傅 叫“国庆”

 

那年从学校毕业后到单位报到,人事经理带我到业务部见“师傅”。师傅约三十出头的模样,长得白白净净,戴着一副黑边框眼镜,显得斯文沉稳。师傅姓郭,名国庆,谦逊地说,他只不过比我早来两年,“资历”长一些,在这个新成立的业务部里负点小责。以后,就叫他为“国庆哥”好啦!

那时,单位正处于创业阶段。虽然对外号称是外贸公司,但实际上寒碜得很,大家就在十几间小平房里办公,只有一台总公司配的吉普车,主要用来接待外商或老总办事。工余,我们还得搬砖搅拌水泥扛钢筋,抢建仓库。好在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吃得了苦。慢慢地,我们有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住上了单身宿舍,能在简易食堂里打饭吃。

第一次跟师傅出差,押运生猪和活禽到广州,然后发运到港澳市场。师傅换下仅有的那套西服,穿上T恤,还备着口罩。我们坐在装满生猪的货厢后面,随时观察其存活情况。到临时站,还得上水、清扫车厢,散发的气味特别难闻。见我捂着鼻子,师傅把口罩递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小刘,把猪、鸡鸭‘招呼’好,就能为国家创收宝贵的外汇。虽然这些小事琐碎,但肩上的担子重千斤啊!”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领悟到外销员的责任和担当所在。

在一起共事的日子里,我从师傅身上学会了很多。一是他品行端正,公而忘私,在金钱和利诱面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用极其简陋的条件为公司争取最大的效益,而不像某些业务人员掺杂着私心,什么回扣返利都与他绝缘。这在经济大潮的冲撞下处于生意一线的外销员中显得难能可贵。二是他对自己的抠门,出差能乘飞机的坐火车,还是硬座,除非万不得已,极少用公车,节省每一个铜板,把钱用在刀刃上。三是他业务素质一流,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商品知识娴熟,在与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热情、细致、严谨、不卑不亢,外销合同签得滴水不漏。他下厂督促生产进度、检查质量到出口报关、制作单据、催收货款,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由此,他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国外客户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师傅的口头禅是,外销员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张名片,要盯住国内外两个市场,外语要说得顺溜,行情要摸得透,这样在洽谈中才能让客户信服、认同。具体操作中,要心细如发、规避风险,图客户来日翻单。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给公司乃至国家造成损失。

耳濡目染下,我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正是靠着师傅这样一批乐于奉献的业务中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逐渐发展壮大。直到师傅退休,我继位,干着他未竟的事业。

当年的“国庆哥”现在成了退休老人,在家颐养天年。没事了,他喜欢到我现在的公司里走走转转,感叹着新时代外贸发展的大格局和巨变,好多现代化的即时通讯工具、贸易平台、搜索引擎等他都不会用。不过,从交谈中,师傅的好品质和为商之道已经在我身上得以传承。

时值国庆佳节,举国欢庆,我永远会记住像“国庆”师傅这一代的艰辛创业人。

□刘兵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