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维权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业打假”人 专找食品包装瑕疵“软肋”
40个双肩背包经检测15个不合格
告知不清引误解 工商调解免费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业打假”人 专找食品包装瑕疵“软肋”
房山法院提示: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也须十倍赔偿
 

9月8日上午,房山法院召开“涉职业打假的攻守战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报会上,房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佟淑介绍,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房山法院共受理涉食品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23件,23名原告全部为“职业打假”人,并全部要求生产经营者十倍赔偿。诉讼中,“职业打假”人并非以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索赔,而是多以商品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为由要求十倍赔偿。

审理中法官发现,职业打假人不同于一般消费者,其具有相当专业的行业知识,不仅对实体商店进行诉讼,还出现了“网购打假”人。“职业打假”人购买涉案商品后,先向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举报。行政执法部门作出处理结果后,“职业打假”人利用处理结果与商家协商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职业打假”人以此作为事实依据或证据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面对新的审判形势,房山法院将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实现食品安全为目标,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公正处理案件,增强与消费者维权组织、工商行政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系,积极化解涉消费者维权纠纷,提高审判质效;向涉案商场、协会等组织发送司法建议函,就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提高其法治意识,帮助其规范生产、销售行为。

通报会上,房山法院还通报了多起典型案例。

对经营者“明知”的认定

2015年10月李某在某商场购买真空包装食品后,发现该食品违反《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保质期9个月的规定,将保质期标注为12个月,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场退货并要求十倍赔偿。商场辩称已经尽到严格审查义务,不应当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庭审中商场未举证证明其已经尽到严格审查义务,最终法院判决商场退还商品价款并支付李某十倍赔偿。

法官释法:本案焦点之一在于经营者是否尽到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本案涉案食品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本案焦点之二在于经营者是否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本案中,经营者没有尽到法定审查义务,违反法定义务存在故意主观过错,应当知道食品贮存期间标示错误,却没有审查出来而进行销售,属于经营者“明知”范畴,且食品贮存期间标示错误危及食品安全并误导了消费者,符合《食品安全法(2015)》惩罚性赔偿条款要件,应当向消费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无损失也可主张十倍赔偿

2015年10月,刘某在某超市购买某品牌巧克力饼干条7盒,购买后发现所购买巧克力中英文营养内容及含量并不对应。刘某未食用涉案巧克力,并向食药局进行举报。食药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超市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的行政处罚。刘某收到食药局处理复函后与超市协商赔偿事宜,未达成协议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超市退款并要求价款十倍赔偿。法院认为被告售出食品中英文营养成分不一致,《标签通则》强制标准,支持了原告刘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释法:食品消费领域中,消费者购买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未食用涉案商品,即未受有实际损失或者受到长期、潜在的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主张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

2015年11月,李某在某超市购买某品牌散装巧克力,购买后发现食品外包装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李某认为涉案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没有食用,向食药局投诉。2016年1月食药局向李某发出复函,认定涉案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涉案超市作出处罚决定。收到复函后,李某与超市协商未果遂向法院起诉,要求超市退货并要求价款十倍赔偿。法院审理认为,涉案商品违反《食品安全法》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被告超市未举证证明涉案食品外包装上标注了生产日期、向原告李某出示合格证、提示生产日期等行为,没有尽到法定义务,应当向原告李某承担退货及价款十倍赔偿责任。

法官释法: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不应当等同认识。《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食品安全标准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

就本案来说,涉案散装食品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定。这种标示遗漏会导致消费者无法判断保质期,无法在保质期内安全食用产品,对消费者产生潜在危害,危及食品安全。综上,被告超市应当承担退货及价款十倍赔偿责任。

对标签、说明书“误导”的认定

2015年10月唐某在某超市购买10瓶进口葡萄酒,购买后发现涉案葡萄酒没有中文标签、中文名称、配料表、储存条件、食品添加信息、原产国国名或原产地地名等内容,于是没有饮用葡萄酒并向食药局举报。2015年10月,食药局对超市作出行政处罚后,唐某与超市协商未果,提起诉讼,请求十倍赔偿。法院审理后,认定涉案商品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判决超市十倍赔偿。

法官释法:本案中,涉案商品违反《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此情况下,从“误导”方面审查,涉案食品虽不存在“标签瑕疵”情况,但不能排除经营者惩罚性赔偿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一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