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近日,全国多地政府也披露了关于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多地审计结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8月10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屡遭曝光,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各地的保障性住房频曝墙体开裂、楼板漏水,这些“问题”被当地官方解释为建筑“通病”。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建成的保障房出现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还是有着利益纠葛,权力寻租的腐败工程?就保障房而言,无论是事前企业拿地、建房的公开招标,还是事中的质量检查,乃至事后的严厉惩处,权力都有可能被利益、关系所左右,最终使不合格的保障房成为漏网之鱼,直至问题暴露又无法掩盖的那一天。
十几万套保障房“空置”,不仅是保障房民生没有保障,是对纳税人出资的严重浪费,更会造成中央决策与民意所向之间的断裂,其危害程度难以估量。普遍性的保障房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监管不力。有关管理部门对问题房通过验收程序也难逃监管失职之嫌。
保障房是民生大事。十几万套的保障房因质量问题成“空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倘若只是有了审计结果被通报,没有责任人追究到底,一个案例都不能放过,要给人民一个交代。当以打破砂锅查到底的严格监管,责任追究来回应舆论的质疑,下定决心修补屡屡受损的保障房监管公信力。□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