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期,有不少培训机构、企业瞄准学校的暑期“空窗期”,在学校租赁教室、宿舍开展学员暑期培训、新员工入职培养等活动。近日,有学校学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学校被培训机构学员“占领”,学校秩序混乱,并对学校在暑期出租校舍表示不解。(8月1日《北京青年报》)
多年以来,不少高校宿舍、教室每逢假期都是人去楼空,关门大吉,无异于一种浪费。事实上,高校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善的配套设施,对于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颇具吸引力。在暑期学生离校的“空窗期”,通过短租的形式将这部分资源重新利用起来,既能有效满足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需求,又能拓宽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也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不过,对于高校假期校舍出租,国家相关部门并无具体规定。一些学校自定的管理办法中,也只是简单提到了“报资产管理处审核”、“收入一律上缴学校财务”,对于哪些资源可以外租,租金的标准及用途等没有制度性要求。一些学生吐槽学校被培训班“占领”,除了部分外来培训人员疏于管理,扰乱了校园的正常秩序外,更在于学校校舍外租缺乏公开透明,给学生带来权利被剥夺感。
从大的方面来说,公办高校建设花的是政府拨款,校园公共资源也是国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应该让公众知情。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在开展办学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制作、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应当公开。
因此,高校出租校舍须有一本明白账。学校应事先就校舍出租的范围、租金标准、收入用途等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进来,监督方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数部门和个人利用集体资源搞“寻租”牟利,促进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赢。□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