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上7时,由北京市建筑工会、劳动午报社和义联社工事务所共同开展的“进宿舍、聊聊天、交朋友”系列活动走进中建二局三公司亦庄X91R1项目工地,工会工作人员和高校志愿者一同走进农民工宿舍,与工人们聊天交友。
晚上7点,农民工已经陆续下班,生活区响起了舒缓的音乐。农民工们悠闲地走回宿舍,有的去打饭,有的去冲凉,也有的躺床上开始休息。
“您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每月收入多少?”活动现场,工会工作人员热情地与农民工聊天。“有技术,有能力,既能赚钱养家,也能把工程质量干好。我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来自四川的55岁农民工何朝德说。何朝德是一名混凝土工,来北京的工地工作有九年了。工会工作人员对他说:“对后代的教育,不能仅仅限于物质奖励,还要有精神鼓励。”
何朝德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年龄最大、时间最长的老员工了,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旁边的工友插话道:“他对工作特别认真,总和我们说,混凝土的活虽然技术性不是很高,但我们也要拌出最好的,盖出最牢固的楼,要让人家看得起我们。”
“来到大城市,不光是挣钱养家,还要把工作做好,提高自己的技能,既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更要有尊严地生活,我们也经常被你们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工会工作者说。
“我想和您了解下考研的问题,我妹妹大三了,平时我和她的交流不是太多。”卢雅丽是一名信号工,很担忧妹妹的学习,便向一名硕士志愿者请教考研相关事情,希望得到指导。
“项目有便民店,想买什么不用出工地。”“每周可以看两次电影,看电影的时候得到全身心放松。”“项目有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晚上都可以洗澡。”“晚上还有广场舞,可以释放激情。”……在聊天中,项目农民工不忘晒自己的幸福生活。
项目经理韩桂中说:“项目部所做的这些,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工得到更好的休息,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进宿舍、聊聊天、交朋友”系列活动是工会以职工需求为标尺,精准化服务职工、零距离接触职工及为职工办实事的体现,是工会搭平台联合多方力量服务职工的体现。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