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招面试陷阱”如幽灵般出没以后,求职者必须多一个心眼儿,多一份警惕,学一些能够识别“网招面试陷阱”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小心上当受骗。但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主动作为,果断遏制。
近半年来,成都商报不断接到一些求职者反映在网上求职被骗的事,这其中,以网上招聘司机最为突出。成都市劳动部门相关人士提醒,如果面试就涉及收体检费等情况,求职者就要提高警惕了,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公司专门骗取求职者体检费,这种“模式”最开始在沿海一带流行,后来发展到了内地,是一种丑陋的社会现象。(6月23日《成都商报》)
网招面试有陷阱,那么这些陷阱有什么特点,如何能够识别它和防止“中招”呢?这无疑是每个求职者需要知道、了解、认识和提防的。
笔者归纳,“网招面试陷阱”主要特点有:一,招聘公司要么没有营业执照,要么冒用其他企业的牌子;二,大门外没有加挂单位招牌,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或场所,面试场地是临时租用的;三,面试的人不断变化;四,面试要交体检费、办证费等原本不需要交的费用、或不需要办的证件;五,体检收费比医院标准高很多。
作为一个初次求职者,可能缺少经验,尤其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对社会缺少认知,对于“网招面试陷阱”特点不了解,也无法辨认,或者识别不出来,或者缺少识别胆量。比如,没有营业执照,冒用企业牌照,办公地点、面试地点不固定,面试的人不断变化等。因为,求职者担心失去求职机会,不敢提出看营业执照;有的人可能只是面试一次,没有机会感觉面试地点或办公地点或面试人员的变化。
不管怎么样,当“网招面试陷阱”如幽灵般出没以后,求职者必须多一个心眼儿,多一份警惕,学一些能够识别“网招面试陷阱”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小心上当受骗。比如,求职前先通过可靠途径包括正面、侧面等方式和手段查询公司情况,比如公司设在哪儿,主要经营什么,人事部门由谁负责,有哪些人员,然后核对招聘信息,同时注意观察招聘场合的摆设、布置等,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如果胆大一点,不妨巧妙提醒招聘方,为了防止“骗子冒牌”对公司造成影响,请对方不妨出示营业热照,对求职者才公平。相信,对于真正的招聘单位,不会在意求职者提出这一要求,相反,还会因为求职者有法律意识和防骗意识,更能获得招聘公司的认可。毕竟真正的招聘公司不希望招到缺少这些社会经验的人。难道不是吗?
再者,求职者不妨在体检之前了解当地医院的收费标准。通常,招聘单位不会精心设置圈套赚体检费用。如果发现收费标准高得离谱,多半遇上“网招面试陷阱”了,不妨找借口离开。因为只有专门从事诈骗的“招聘公司”才会漫天要价,从中赚差价,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就业的高峰期。不敢想象,如果大学生在其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摔一跤”,这对人生将是一次重大打击。因此,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一定要学点就业防骗常识,提高就业的警惕性,防止跌入“网招面试陷阱”。
与此同时,劳动部门对此不能袖手旁观。针对“网招陷阱”特点,不妨从规则层面对面试加以约束和限制,比如,禁止收取“面试费”“体检费”“办证费”等,不给骗子收费机会,让“网招陷阱”没有生存土壤,骗子的计划也就落空了。此外,职能部门要尽早设立投诉索赔渠道,对于以设立“网招陷阱”诈骗的公司,要纳入社会诚信档案黑名单,面向社会公开,并向受骗者赔付损失。总之,不能听任这些“网招陷阱”肆意猖獗,捞取不法利益。
□王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