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优化”下来的团队带成“铁军”
环卫职工的“贴心”大姐
职工故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优化”下来的团队带成“铁军”
——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城建二公司市政经理部经理邢洪杰
 

18年前,他义无反顾地和17名在“双向选择”中被“优化”下来的职工勇闯市场,带出一支经营有方、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市政“铁军”。为企业开拓出新的效益路,为首都铺就出30多条优质路。他,就是邢洪杰。2004年,他领导的项目部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部”,他个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2006年,他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同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他的队伍曾经被“优化”

那是1998年末,时值北京城建二公司大力推行项目管理法,实行“双向选择”。当时,包括邢洪杰在内的18名工人被“优化”出局。这18人年龄层次相差很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时,安全员出身的邢洪杰站了出来,沉默了好久的他一字一顿地对大家说:“别人不要咱,咱自个儿就要争口气,干出个样来!”

就靠着河南人这股不服输的劲儿,邢洪杰带领的市政项目部,10多年来,不等不靠,以自觅活源为主,先后承建了20项市政工程道路,筑路架桥总长达30多公里,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100%。累计完成施工产值5亿多元,上缴各种费用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2200万元。

就在不久前,北京首座单拱跨河景观钢桥亮相通州通惠河上,引得周边百姓们竞相留影拍照,赞不绝口。随着钢桥一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有这座桥的建设者——北京城建二公司项目经理、全国劳动模范邢洪杰和他的团队。在项目部效益、职工收入步步上台阶的同时,项目部还多次承担了市政急活、险活、累活的救急项目,并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的义务抢险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他相信文化育人终成铁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项目部的灵魂。在二公司“爱兴”文化的陶冶下,文化水平不高的邢洪杰上任后,便发动所有员工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延伸“爱兴”文化,最后出台了主题词为“五条路”的项目文化。后来,“五条路”逐步被提炼和完善。即:为企业开拓出效益路、为首都铺就出优质路、为社会创造出文明路、为职工修建出小康路、为项目构建出和谐路。

效益从何而来?邢洪杰认为首先是人,带好职工、用好职工、管好职工,发挥出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就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创效以人为本,是项目部一贯的宗旨。为了把项目部的员工锻造成出手成优、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市政铁军,他们通过多年内培外训,使职工知识技术的提升很见成效。

在施工中,他们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在提高工程质量上,项目部建立了班组长、工段长、项目经理三级负责制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科学的“人、机、料、法、环”的分项施工控制和检查,通过编制《项目质量创优计划》和提前下发桥梁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预热”。为了加强质量监督,项目部同时配备了4名专职质检员监控工程质量,形成了工程质量“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分项验收,持续改进的良性运转,从而有效杜绝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至今,项目所承建的30余条路(桥)改造工程,项项成优,捧回了北京市市政工程长城杯金奖和中国市政示范工程金奖。

近两年,项目部又成为海淀区政府和甲方的义务抢险救援队,随叫随到。仅2008年雨季就全体出动义务抢险排水五次,第一时间保证了海淀区的交通畅通无阻,保证奥运会城区公路自行车赛的万无一失。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特大洪灾。暴雨当天,邢洪杰带领突击队员在海淀区田村路上,生死抗洪15个小时,以人体为路标让行人和车辆安全通过危险路段。

项目部在“五条路”文化的指引下,已经形成了市场活源不断,工程项项成优、项目效益倍增,信誉彪升,职工收入丰厚的良性循环。在市场微利、压价、中标率低的“怪圈”中,邢洪杰锤炼出了一支经营有方、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市政“铁军”。

他坚信职工为“宝”

职工就是财富,这话绝对是真理。在任10多年来,职工在邢洪杰的心里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的工作准则也是先职工、后集体,最后才是效益。他说:“我就认这个理儿,没有职工,哪有效益?没有效益,哪有企业?”

项目从无到有,效益由小变大。邢洪杰带领职工为首都铺就出了30条崭新的大道,修路架桥总长达30公里,特别是2004年,36人的项目部同时开建三座桥、四条路。年创产值近亿元……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来源于项目经理邢洪杰紧紧抓好一个“人”字,管好人,用好人。

邢洪杰的项目部连续四年夺得北京城建二公司的“效益杯”。许多职工千方百计地想挤进当初这支没有人要的队伍里。项目部也由当初的18人猛增至目前的50余人。

项目部活源也有跟不上趟的时候,那时,邢洪杰没有把这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苦兄难弟推出去交给公司,而是在项目上建立了内部小劳务市场,把职工们“养”起来,派他们外出学技术,学“本子”。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项目员工也都认清了市场竞争形势,纷纷外出学技术,现在项目部绝大多数员工都有两三个职业相关资格证书,做到了一专多能。项目部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学习型的技术精湛的新团队。

邢洪杰对待职工亲如兄弟,对待外埠职工,也是关爱到家。2004年,项目部同时承担着万泉河高架桥等三桥、四路的重任。看到农民工们挥汗如雨,忘我工作的施工场景,他马上安排项目部,为农民工加“油”。

值此一季,项目部就为几百号农民工购买了十多万元的猪肉,让他们顿顿有肉,餐餐有油。工程竣工后,他又让外施队评出8名优秀外施队员,让他们坐飞机去疗养、住星级宾馆、每人近5000元到云南8日游。旅游归来后,8名农民工激动地说:“俺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旅游,不会忘记城建二公司这么好的企业,不会忘记邢经理这个好人!”

□本报记者 杨琳琳 通讯员 杨保川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