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愿将玉文化 传播下去
用情用心传承 京绣四十载
用坚守擦亮 东方艺术明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将玉文化 传播下去

燕京八绝之玉雕
传承人
李博生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勾型的玉佩。此后,随着雕琢水平的日臻完备,玉雕一直为历代皇宫贵族所珍爱。玉雕可以用的玉石原料很多,有白玉、翡翠、珊瑚、玛瑙等等。造型可以是炉、瓶等各种实用器皿,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巧器。玉玺更是历朝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北京玉雕是中国玉雕的重要流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成立了几家玉雕工厂,玉雕行业发展迅速,人才济济,技艺全面发展,培养出一批技艺高超的大师,制作了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其中以李博生大师为代表。李博生,1941年生。1958年入北京市玉器厂工作,先后师从老一代玉雕行业“四大怪杰”中的何荣、王树森二位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博生大师作品多以人物见长。取材用料精到,构思立意深远;其作品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感染力极强。

近年来,李博生大师虽以年过七旬,仍然刀耕不辍。“每做完一件活儿,便又像是将自己清洗一番。每次做到中途,发现有问题就继续凿洞,如此反反复复、无尽无休中诞生了一件件玉雕作品。这个过程有痛苦,有喜悦。就是这份苦与乐的不断轮回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地雕琢着自我、完善着自我。”李博生如是说。

在不间断艺术创作的同时,李博生更是致力于中华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现在,李博生大师出资开办了“李博生治玉研习班”,面向社会招收爱玉、热爱艺术的青年才俊。对于有艺术追求、热爱中华玉文化的求学青年,李博生细心教导、倾囊而授,被赞誉为“中国玉文化的传播者”。此外,李博生常常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上作关于玉文化传播的专题采访。李博生还曾多次应广大师生邀请在多所院校作关于玉文化的系列讲座。

在本次太庙的“燕京八绝”展览现场,李博生大师为大家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琢玉櫈的操作方法。“琢玉櫈”是中国传统治玉工作,从汉代中叶沿用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李博生大师历经近五年时间潜心研究并反复试验,将“琢玉櫈”成功复原并投入使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北京玉器的传承人之一,在李博生老先生看来就是保护好这门手艺。在今天的艺术界拥有大师证的人不在少数,“但一个国家级大师的责任是什么?”这是李老先生常常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 闵丹 /文 万玉藻 /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